浅谈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

  发布时间:2019-05-30 08:31 栏目:中小学体育 发布单位:嵊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点击量:137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可见体能非常重要,体能与技能、与健康密切相关。本人通过归纳,发现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有4种策略。

  融合

  在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中,融合就是在技能教学前或者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体能。如果安排在技能教学前就是为技能教学铺垫;如果安排在技能教学后,就是促进技能的掌握。如:在篮球教学后进行弹跳力、速度练习等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就是要提高篮球的专项素质,促进篮球水平的提高;同样,在足球教学后发展耐力,体操发展柔韧性,把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穿插在技能教学教学中,让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为技能服务。

  分立

  分立的呈现方式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留下一段专门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这种“课课练”策略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流行。它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前的身体状况,制定一个比较长久的锻炼计划,然后把这个计划分配到各个教学课中,形成一个单独的“身体素质课课练”的部分,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如:在每节课的课课练中进行仰卧起坐,一个单元两周的时间练习,通过体育自锻的项目设置,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补充

  根据教学阶段的身体发展不足,在下一阶段进行补充。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初比较流行,就是一节体育课中出现“两个教材的上下肢配合”的典型代表。如:一节课的主教材是上肢练习,那么第二教材的安排一般选下肢教材为主,进行搭配。如:第一教材是短跑,那么第二教材一般是投掷类游戏。这种补充式的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对于运动量、运动强度等都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时候应注意延伸,不要单单为了身体素质练习而练习,千万不要忽略技能教学。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要延伸到主教材的技能教学中,要找出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能的相互关系,或者也可以向课外延伸。如:体育课上的内容是篮球运球,那么可以布置相应的回家自锻项目为运球15米×3组。

  

——摘自:中国体育报 #


(原作者:中国体育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