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生长性提问”

  发布时间:2025-03-30 18:41 栏目:小学英语 作者: 团队小学英语五 点击量:4  

      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提高他们的语篇阅读水平和阅读技巧。因此,有效的语篇教学缺少不了有效的提问,只有对语篇教学中的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笔者听课 4B Unit 9 Breakfast 的语篇教学中的提问为实例,阐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和策略。

一、语篇教学提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设计的广度狭窄

      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面向学生。设计时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一般而言,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是在本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窄,有些学生只是参观者。如在操练本课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定与班上的 3 名学生进行了问答展示。T:What's for your breakfast? S:Answer.其余学生只是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并没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感知、理解、内化和运用所学语言。

2.提问设计的角度偏颇

      教材中的语境是围绕 Helen 在家吃早餐的情景这一话题展开,而本案例中的教师却将原本完整的情景拆分开,支离破碎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讲解语篇时,亦采取了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复习食物和饮料类单词开始,再到新单词的看图直接教授,然后出示本课的重点句型:Where's/ Where are the /my...?It's/ Theyare...让学生进行小组操练。把学生已经在 3B Unit 7中学过的“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从语篇中分离出来,作为与新知识的衔接点。在学生熟练掌握新学的语言知识后再呈现完整的语篇,接着让学生完成了 7 个问题的问答,最后进行对话表演和拓展总结。经过这样一套教学流程,大部分的学生已基本能够识读语篇,并灵活运用语篇中的词组和句型。

3.提问设计的难度过低

      设置的问题应当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的所需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若问题过易,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本语篇教学过程中,就存在着学生的认知参与水平过低的现象。

      场景再现:

      在呈现语篇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 7 个问题:

      What's for Helen's breakfast?Where's Helen's glass?Where are the eggs?Where's the milk?

      Is the milk in the fridge?Why?What's in the fridge?

      首先这 7 个问题的数量较多,问题过于琐碎且缺乏思维挑战性。这 7 个问题是以文本内容为导向,根本不需要学生开展任何具有反思性、创造性或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这 7 个问题虽然有 6 个是特殊疑问句,看似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语篇后进行回答,实则仔细推敲,这些问题却是非常肤浅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直接准确无误地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在整个问答环节,看似有问有答,热闹非凡,其实有的回答只是学生的条件反射,随声附和,缺乏交际性,只能置学生于被动状态,抑制了他们的思维。

4.提问设计的梯度过小

      《学记》 中有这样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不断深入,逐步突破难点。而语篇是语言生活世界中人们交际的单位,以语篇为单位的语言教学中的问答教学必须从语篇的高度去设计问题,既要源于语篇,又要超越语篇,语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学习完语篇内容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巩固环节,出示了大肥胖儿童的照片并配以一段冗长繁琐的旁白,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为了自己精彩的预设,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听懂、理解和内化所学语言并准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巩固环节的设计没有建构在学生已知、学会的基础上,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并没有得到发展,更谈不上由知识技能向交际能力的升华。

二、语篇教学中提问的设计策略

1.要扣准语篇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语篇教学的提问过程中,必须紧扣语篇内容,根据语篇的教学要求深入思考、透彻理解,切实把握语篇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切入点。围绕语篇内容的中心环节,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设计和表演的那些毫无价值的一问一答的师生呼应,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根据要掌握的知识来理解、分析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要找准提问的对象

      语篇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将学生按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心里排序,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心中排列,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而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在语篇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叫答,这样会导致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的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教师还要关注教室里各个角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3.要瞄准提问的角度

      语篇是学生获得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来源,语篇的重点是巩固所学词汇、句型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篇信息呢?教师应该从整体入手,根据语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阅读技巧上的指导。在设计问题时,应力求新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满足,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在语篇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该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的讲解渗透到阅读的过程中,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语篇的细节会有深入的了解,不仅锻炼了根据问题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而且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4.要备准提问的精度

      语篇教学的每一次提问都应该有精密的逻辑性,要准确发问。教师就语篇内容设计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语篇意义的表面,而不触及主题内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只是那些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或只需学生作出“Yes/No”的明确的简单的判断题,而应设计一些可能具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开展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并结合所获得的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这样的语篇提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篇内容,才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5.要抓准提问的跨度

      上课伊始,教师要善于根据语篇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结束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所学的语篇内容,而是能结合所学有所拓展,超越语篇内容所含的知识,提出一些语篇内容之外与语篇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以自己的阅历和所学知识为基础,进行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

6.要握准提问的尺度

      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利用一些小提示来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话语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对一篇陌生的语篇进行提问,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尊重他们原有的认知基础和能力,让他们基于各自的知识经验走向语篇信息,在表达的同时与语篇信息实现很好的沟通。


作者:曹丽华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江苏 南通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