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最不好操作的就是作文。
没法刷题,没法订正,做复习卷都不舍得让作文占用做其他题的时间。
从单题分值的占比来看,作文是一张试卷的“重量级”;从阅卷层面来看,同题材同类型作文,在期末流水阅卷时,一个老师要看几百份差不多的作文,所以作文的分差往往并不大,一般会集中在作文总分数的百分之70—90之间,高分和低分占比都很少。
因此,针对作文的复习方法就没那么复杂了,要么是把学期内写过的习作、日记再看一看,甚至要求背几篇写得不错的;要么把教材上的单元习作再梳理一遍,尽人事听天命。
虽然说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一样,无法在短期内有飞跃,但在考前帮孩子梳理习作思路,准备更充分一点,考试时也会更轻松自如。
首先,教孩子怎样仔细审作文题。
这里的“作文题”不单单指给出的作文题目,而是整道作文题的表述。
就像教材中的单元习作,不是只给一个题目就完事一样,试卷中的作文题,都会有一段要求在前,这是写作文之前必须要认真去读去分析的。
这是一篇五年级的作文题,习作要求的表述内容不算多。
一句一句来审读——
找主题:第一句的关键字“爱”,就是这篇习作的主题。
定对象:写什么“爱”?再看第一句中给出的例子,父母、老师、同学,都是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写他们的爱。后面有省略号,如果不写这三类人,就在其他的亲人、朋友中去寻找最适合的写作对象。
写陌生人行不行?但从题目要求来看,应该是可以的。但“陌生人的爱”可能并不好写,除非是刚发生不久,又印象特别深刻,否则还是写更熟悉的人为好。考试作文求稳为重,不一定非要标新立异。
抓细节: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是“一件事”,这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点。
很多孩子扫一眼习作要求,知道了是要写“他人的爱”,脑子里涌出一堆素材,再加上小学生本来就很难把一件事写得多么具体丰富,字数不够啊,就多写几件事吧。
明确要求“曾有一件事让你深深感受到了爱”,结果写了好几件事;再比如有的习作要求写“校园里发生的事”,结果写家里发生的事;要求写自然景物,结果写城市建筑……你说老师批阅时,是算跑题呢?还是不按要求写呢?
找重点:为什么只写一件事?因为这篇习作要“运用细节描写”,要“结合具体事例”。
这两个要求,就是本篇习作的重点,也是五年级上重点训练的习作要素,从中年级的“写清楚”到“写具体”。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件具体的事例,体现身边人对自己的爱,就说明已经达到了这一学期的习作目标要求。
定文体:综上所述,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不但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还要把事情的细节写具体,突出“爱”这个主题。
这样,就算审好了一道作文题。
通过逐句分析、找关键词等方法,先弄明白作文题想让我们写什么?怎么写?写成怎样?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以避免出现主题不清、写作对象混淆、抓不住重点、没按要求写等问题,从而导致作文失分较多。
特别要提醒的是,确定文体非常重要,题目审好,要思考清楚,这篇习作是让写事,还是写人?是写景,还是写物?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小学还没有学到议论文,但不排除有的题目要写自己的观点)
写事文,重在写事情的细节,以体现这件事带来的启发,产生的感受。作者是旁观者还是当事人,在写事文中要让人一看就明白。
写人文,重在通过具体描写凸显人物特点,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还包括环境等侧面描写,让读者对这个人一读就难忘。
这两种文体看起来差不多,写人肯定要写事,写事肯定会涉及到人,但主旨有区别。简单说,从作文题目上能看出不同。比如《妈妈的爱》侧重写事,《爱我的妈妈》侧重写人。内容可以通用,结尾点题突出侧重点就可以。
写景文,重在借景抒情,让景物描写和心情感受相结合;写物文,则可以托物言志,在写出物体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引申;说明文,要有读者意识,跳出作者角度去想:别人能不能读懂自己说明的内容?议论文,重在表达观点,写清楚“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么想”“还可以怎么想”“我这样想的目的”等内容。
题目审读清楚了,重要的是安排作文素材和文章结构。
复习时,把一学期写过的作文(日记)再拿出来看一看是没问题的,但不用指定内容去记。如果陷入了“这几篇写得好,素材可以反复用”的思维定势中,考试时看到作文题,就只会把那几篇文章的内容往题目上硬套,在紧张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有新的灵感迸发。
如果题目正好符合还好,如果题目要求好像能用上,又好像不能用,那就要两难了,甚至不知道到底能写什么怎么写。
建议:
考试前,帮孩子梳理出针对不同文体可以使用的素材,简单分个类。
遇到写人的题目,能用到的好素材有哪些?不同的对象都罗列一些素材出来,如父母、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
写事的题目,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整理素材,如不同的地点:校园里的、生活中的、家里的、公众场合的……不同的场景:学习中、运动中、游戏中、旅行中……不同的对象:和家人一起、和同学一起、和朋友一起……不同的心情:令人高兴的、让人难过的、感到害怕的、特别激动的……
这些素材,很多可以通用,只要确定好不同主题,写作时稍微变换一下关键词即可。
拿五年级来说,还有想象类、说明类、读后感(推荐书)类等不同文体的习作,都可以先准备一些适用的写作素材。
如果是已经写过的素材,则可以再让孩子说一说:现在还有没有更好的素材?如果还用这个素材,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或是可以添加、修改的内容?如果你是改作文的老师,会给自己的习作打多少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可以怎样写显得更高级?
总之,就是通过这样的分析、梳理,帮助孩子为不同的作文建模,不必拘泥于写过的作文,不要想着“炒现饭”,把考场作文当作一次再创、修改,分数是其次,真正提升习作能力才是关键。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