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3.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
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乡愁的诗歌
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四、诗歌朗读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五、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六、合作探究
1.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广度与深度。
2.分析“乡愁”的含义。
明确:“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七、本文主旨
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以时间的推移贯穿组合,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物化,抒发了无数游子不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八、文本特色
1.借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诗人借物抒情,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新颖独特的意象,让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完美的形式,富于建筑美和音乐美。
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诗节句式整齐:变化就是注意了长短句的变化调节,使诗于整齐之外更有参差之美。同时,作者采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了“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句式,这样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充满音乐美。
课后作业
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
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
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
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
多少纷乱的苦乐年华……
回忆像春天解冻的冰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顾工《回忆像潇潇雨丝》)
答案:①回忆像夏天舒展的枝丫,
②回忆像冬天的片片雪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句。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话题一致。话题是“回忆”。②句式一致。分析此题所给的示例,句式是“回忆是像(四季)怎么样的……”。③修辞一致。都运用比喻。④结构一致。前面一句写成“回忆像夏天+偏正短语(两字词语+的+两字词语)”;后面的句子写成“冋忆像冬天的+偏正短语(两字词语+两字词语)”。⑤衔接一体。衔接上要注意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⑥情感色彩一致。画线部分内容所选的都是带有美好情感色彩的景物,也是四季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物,蕴含着作者对回忆的感觉。据此即可仿写出答案。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