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12-04 15:27 栏目:初中语文 作者: 余祯婷 点击量:29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

 情境导入

   师:唐朝的诗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唐诗海洋中,今天我们只取一滴来细细研究,这一滴,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这就是——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师:这节课我们要实现三个活动目标,读——

 活动任务

活动一:了解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活动二:探究边塞诗不同叙述视角及情感。

活动三:感悟边塞诗中的民族精神。

· 边塞诗 ·

 序章:边塞诗盛唐魂

  师:在开始今天的活动任务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边塞诗的发展历程。边塞诗西周时就有了,《诗经》中就有边塞诗的完整诗篇《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可是直到唐朝,边塞诗才不足200首,唐朝《全唐诗》中的边塞诗就有2000余首。边塞诗为何在唐朝如此盛行呢?这个问题已经做了课前预习,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半小时漫画唐诗》第6章边塞诗是怎么炼成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1:128页,我们之前聊过,在唐朝,要想飞黄腾达做大官,有两条道可以走:科举和被举荐。其实,还有一条向上爬的路,危险又刺激,那就是——当兵。

  2:130页,这人一有钱就爱炫富,国家强了,唐朝皇帝的花花肠子也多了起来。唐太宗以后的几个皇帝,不约而同地开展一种消耗国力的活动——打仗。

  3:132页,节度使不仅需要武将,还需要文人来搞搞行政,谢谢奏章什么的。节度使麾下的文人勉强算是个公务员,这就引来无数文人来到军队里。唐代文人打仗不一定厉害,但写诗肯定是一把好手,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啥都能写成诗,这就发展出一种诗歌流派:边塞诗派。

  师:感谢三位同学的预习成果展示,我们结合地图来梳理一下。

  师:由隋朝和唐朝的疆域图对比,你看出了什么?

  生:唐朝的疆域越来越大。

  生:唐朝的边境线越来越长。

  生:唐朝的边疆越来越远。

  师:边疆越来越长,越来越远,就不容易管理,就容易发生-------

  生:战争!

  师:这是刚才第2个同学的观点,打仗,就是战争多了。

  师:第二个原因我们结合两句诗来看,读——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谁不知道去边庭作战的痛苦,但我不害怕,我宁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让我的侠骨生香。

  师:这其实唐代流行一种尚武行侠的精神。这是第二个原因。

  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学们所说是文人的选择了,文人喜欢到边塞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我们看有诗为证: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师:唐代文人到哪里去求取功名?

生:马上。

师:马上就是哪里?

生:战场上。

师:他们宁肯在战场上做一个小小的百夫长,也不愿意在后方做一个平平书生。这是第三个原因。我们来概括一下,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批注在书本上。

  小结:一个越推越远的边疆,一个尚武行侠的时代精神,一群优秀的文人来到边塞,这才有了唐代大规模的边塞诗。现在讲边塞诗,一般而言指唐边塞诗。

· 边塞诗 ·

四活动一:字里行间寻意象

师:先看看边塞诗的概念,读——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军民生活包括军民的衣食住行,自然风光指边塞迥乎于中原的独特自然风光,把这些作为题材写进诗歌,就构成了边塞诗的意象。

师:现在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任务,字里行间寻意象。意象的概念,我们在学《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请同学们结合《半小时漫画唐诗》134-141所列举的诗句,整理概括出边塞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组长领着大家,找到后在课本上圈出来,待会我们接龙回答。(板书寻意象)

生:134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象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生:134页,“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意象是“燕山”“雪花”“轩辕台”。

生:135页,“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意象是“山”“烽火”“马”“交河”。

生:135页,“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的意象是“沙场”“铁衣”“城”。

生:136页,“扰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意象是“秋月”“长城”。

生:137页,《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意象是“葡萄酒”“夜光杯”“琵琶”“马”“沙场”。

生:138页《古意》“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中的意象是“琵琶”“羌笛”“三军”。

生:139页《古从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中的意象是“玉门”“车”“战骨”“蒲桃”。

生:141页《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羌笛”“杨柳”“玉门”。

:同学们找的真好,这么多的意象我们是可以给他们分类的,请看大屏幕: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飞箭走马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意象: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意象:羌笛、琵琶、胡笳、芦管、鼓、角。

边塞诗中常见的事物意象:木杵、砧声、征衣、陇头。

  师:这些意象,往往组合出现,形成的独特的传递诗人情感的艺术世界就是意境。常用来评价边塞诗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阔、瑰丽雄壮、孤寂冷清、悲壮苍凉、萧瑟凄凉等。请同学们做笔记。

师:写完看大屏幕。请大家先朗读,后判断诗句所对应的意境。

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瑰丽雄壮。

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境是雄浑壮阔。

生:“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的意境是悲壮苍凉。

生:“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的意境是孤寂冷清。

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意境是萧瑟凄凉。

   活动二:叙述视角探情感

 师: 由此可见,意象是寄托情感的,意境是景中含情的,那么边塞诗往往表达诗人哪些情感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活动任务,探究不同叙事视角的不同情感。

  师:什么是叙述视角?视就是看?角就是视角,简单说就是诗人以什么身份谁的口吻来写得这首诗。边塞诗的叙述视角有哪些呢?我们结合4首诗来看。

  师:先齐读这4首诗,要读的整齐洪亮,读出精气神。

  师:《从军行》是什么视角呢?谁发现了?

   军人。

  师:《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什么视角?

   也是军人。

  师:对,这两首其实都是战争的第一视角,将士视角。这种视角的诗也是边塞诗中最多的。

  师:《子夜吴歌》呢?

  生疑惑。

  师点拨:寒冷的秋夜里,长安城里响起了千家万户做衣服的声音,他们是在为谁赶制棉衣?

  前线的将士们。

 师:对,所以第3首的视角是同样受到战争牵连的牵挂着前方将士的家属们。

 师:《前出塞》呢?

  师点拨:这一首,诗人跳出战争之外,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战争,他是脱离战争的旁观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师:弄清了诗人视角,我们来探究不同的诗人视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视角,先合作学习,结合具体诗句探究出诗人情感,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情感。(板书探情感)

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发言。

生:我们先把第一首诗歌齐读一遍。

全组学生齐读诗歌,读的慷慨激昂,声音洪亮。

生:我们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中读出了战争残酷和激烈,从“不破楼兰终不还”中读出了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师:那么前两句是写什么呢?请再读一遍。

生:这两句是写景。

师:具体说说写了什么样的景?

生:青海湖上空弥漫着长云,下面是雪山。孤城和玉门关遥遥相望。

师:这两句是从青海到玉门关,集中了数千里广阔的地域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这两句意境开阔,宏大,衬托了后面英雄报国的豪情,这种艺术手法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属于正衬。

“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惨烈、悲壮,越是环境的艰苦悲壮,越表达出诗人对英勇杀敌将士的赞美之情,这叫反衬,悲景衬豪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为什么是楼兰呢?这其实有一个典故。找同学来念一念。

生:楼兰,汉西域国名。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诗人就常用“楼兰”指敌人,“破楼兰”指建功立业。

师:这种艺术手法叫用典,即引用典故。同学们做一下笔记。

第二小组发言。

生:我们分析的是《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先齐读一遍。

全组学生齐读诗歌,这个组女生比较多,读得舒缓且抒情。

生:我们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两句诗中读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师:是啊,战争哪有那么快结束,上了战场,身不由己,时间久了,将士们的精神受到很大折磨,难免会思乡思亲。

 前两句写什么呢?也请你读一读。

生:写了夜晚的景色。

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把沙漠比作雪,把月光比作霜。生动形象写出了夜晚的凄凉冷寂。

师: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当夜风送来幽怨的芦笛声,集体的失眠不可避免了。因此将士视角的边塞诗除了表达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还往往表达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好,接下来我们赏析第二视角,哪个小组给我们做一下分析?

第三小组发言。

生:我们分析的是《子夜吴歌》,我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生读得舒缓低沉,充满情感。这首诗“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中的“玉关”是边塞地名,可以看出思妇的亲人很有可能就是丈夫正在边塞打仗,“玉关情”是思妇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可以看出思妇盼望着敌人被平叛的那一天,充满着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师:你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孩子。思妇牵挂着前线的丈夫,她有没有就写信要求丈夫从前线逃回来呢?

生:没有。

师:哪里看得出?

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平定胡虏,良人才回家。

师:是啊,所以说这是一位先国后家,有格局的思妇。

所有女生再齐读一下这首诗歌,读出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担忧牵挂以及盼归的盼和平的复杂心情。

师:诗的前4句可以说是对秋景的描写,但是景中含情,月朗风清,风送砧声,这一声声都是思妇在怀念玉门关的征人啊。这种艺术手法还是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请同学们批注在诗歌旁边。

第四小组发言。

生:我们组分析的是《前出塞》,男生读前4句,女生读后4句。小组合作朗读。

生:我们从“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几句中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战争是抵制侵凌的,而非多杀人。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的渴望。

师:你的见解很深刻,请坐。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杜甫的另一首《兵车行》,师朗读。

师:古人不是重男轻女吗?为什么诗人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呢?

生:因为“生女犹得嫁比邻”还能活得久一点,生男孩就得上战场打仗,说不定就战死了,“生男埋没随百草”。

师: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诗人对战争带来罪恶的控诉。

师:非常好,旁观者的视角更理智,是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小结:这个环节我们探究了不同的叙事视角,有渴望战场杀敌报国的将士,有渴望家国团圆觉悟很高的思妇,有渴望国家和平的思考者,这些不同视角其实构成了盛唐共同的边塞情怀,然后才能支撑起唐朝的辽阔边疆。

师: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不同的国运,边塞诗呈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看大屏幕,我们了解一下。

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活动三:诗词之外承精神

  师:岁月悠悠,时移世易,如今的中华民族正昂首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战争已经没有了,但边塞诗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现在还喜欢边塞诗吗?

生齐: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我们今天读边塞诗,依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满腔热忱,依然能从中获得力量,为什么?因为边塞诗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

  我们还是从诗歌中去感受。PPT出示两首诗歌。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班先齐读。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精神,然后班级交流。(板书承精神)

生:我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出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英雄气概。

生:我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中读出战争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尽管战争残酷,尽管朝不保夕,将士们却毫不退缩,反而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表达了将士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师小结:为了捍卫国家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抱有必胜的决心。这就是边塞诗中高扬着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师:所以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边塞诗里寻意象(板书里),更要懂得探情感后承精神(板书后)。

 末章:少年强则国强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君子之国,交往讲究礼尚往来,交锋讲究先礼后兵。我们不尚武,不好战,不惹事,也绝不怕事。因为边塞诗中流淌的保家卫国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时刻准备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少年强则国强,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古诗词阅读中

丰盈自己的精神,获得成长的力量。

珍爱和平,立志成才,

愿得此身长报国,一生只入华夏家!

  生齐读最后两句。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仍然能记得今天的誓言: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边塞诗里寻意象

探情感后承精神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