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写作教学到底要不要写作支架?
前段时间给老师培训,老师问我儿童写作教学到底要不要写作支架?我当时回答的挺坚决的,“不要!”然后简单地说了一下原因。这几天,突然想到这一问题,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一点思考也是小结。
前几年,写作支架很流行,有一种写作教学言必称支架,不说不用就教不好、不会教写作的架势。至今也不知道写作支架理论是谁创造的,也就是说是谁第一个使用的,当然也不知道这一理论到底实验到哪一步了,到底有哪些惊人的效果。现在,还会在一些场合被一些专家提起写作支架。但我一直没有喜欢上这种说法。
写作支架的一种说法是犹如医生给病人的那种“支架”。
什么人需要支架?肯定身体血管、气管、食管等管道被堵不通了,才被迫用支架撑开让血液流过,让气通过,让吃的东西咽下去……而这些病没听说在孩子、特别年轻的人中出现,大多属于中老年人病。
儿童写作,是儿童的写作,他们只是开始写,出现的问题都是正常的,他们不可能出现如病人那种不通的重病。另外,我还发现不少爱搭支架的老师,好像不知道所教的学生在一次次写作中,到底会生什么病,然后就一股脑地在一节课里给学生弄了好几个支架。这些支架让孩子写出正常作品了吗?通了吗?医生知道搭了支架结果,也知道搭了支架几年后的问题。那些搭支架的老师,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不知道全班学生因为这个支架会出现多少好的作品!好像啥也不知道。医生给病人搭了支架,只是延长生命,并不能治疗疾病,而搭支架的病人,也不可能生活质量立即提高,因为搭了支架,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不听话,支架可能白搭。
其实,读儿童写下的文字,如果说有毛病,最多就是个感冒,根本没有任何必要搭个支架,喝喝水、多休息、吃点药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看看书多练练多种类型读后感、天天写写日记就可以陆续改掉很多毛病的。不得不说,学生不少习作上的毛病,与教材编写不好还不是学材有关,与教学不专业有关(不要以为有了支架就是专业了)。
有人说我故意挑刺,对写作支架理解有误,他们搭的是脚手架。这就是写作支架论者的第二种解释。
他们把学生写作比喻成盖房子盖大楼。殊不知,盖屋盖大楼最重要的事并非是搭脚手架。
盖屋盖楼,步骤及需要做哪些事?首先得确定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第一;资金足够,主观上要建房子,然后才会选址买地皮,这是第二;第三是设计;第四按顺序准备充足的材料;第五找施工队;第六是确定时间打好地基(地基不怎么需要脚手架);第七,往高处比平房更高处盖房子才需要脚手架、需要专业的脚手架;第八,盖好房子要装修、买家具等才能入住……看这个流程,普通房子脚手架,不识字人有的力气的人都能搭,简单试一试就能用,即使倒塌了,也不会有啥生命危险,因为房子是平房太矮小了。但盖高层,必须有脚手架资格证才能搭。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习作,200-400字,这样的文章能算多少层楼?真的还需要脚手架?如果硬要比喻,儿童写作之屋,最多算是个小厨房,或者一件小平房。如果你还要给厨房、小平房搭脚手架,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如果你还要搭,这个脚手架,你觉得需要什么专业?如果硬缠着说必须搭,那就要问这些老师了,你们有搭脚手架资格证吗?
其实语文老师需要一张能教儿童写作的资格证,很遗憾,目前没有这个资格证开考。
有一次我上写作,一位专家评我的课支架搭得好。我感谢了那位专家对我的夸奖,但我当时就说,我没给学生搭任何支架,因为儿童天生会写,我只是帮助他们一下,让他们自己反复修改而已。
不知道是谁说的,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其实儿童写作没有那么难,不要什么脚手架,只要按照大单元教学的思维,整体解读好单元教材,以先写后教的方式教,就可以了。另外,要想让孩子爱上写作,大量读书不可少的,写不好就是读书少了,书读得越多,文章就写得越好,这是真理。
value 文件格式:docx文件大小:17286
下载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