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在浙江宁波的一个读书人家出生了。因为父亲是一名老中医,屠呦呦在21岁时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生药学专业开始学习中药材的研究。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进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做中药研究。这时,很多正与美国打仗的越南士兵被蚊虫叮咬患了疟疾,高烧不退,病情严重的几天就会死亡。损失惨重的越南总理只能向中国求助,寻找治疗疟疾的办法。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在危难之际接受中国军方任命,开始治疗疟疾药物的研究。3个月的时间,屠呦呦阅读我国古代的医书、请教老中医……从2000多个药方中筛选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
一直到1971年9月初,屠呦呦和同事们对包括青蒿在内的100多种中药水煎煮提取物和200余个乙醇提取物样品进行了实验,但对疟原虫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结果令人失望。
此时,屠呦呦决定继续阅读古代中药医书。终于有一天,她在东晋葛洪编写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低温处理青蒿是保持青蒿药效的关键!受到启发的屠呦呦和同事立刻开始了青蒿低温处理实验。但是冷水浸泡的青蒿汁抗疟原虫的效果却还不如用热水煎煮的青蒿汁。
屠呦呦继续开展实验。她去菜市场购买,甚至到野外采摘了6种不同种类的青蒿,一种青蒿用一个大缸浸泡,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不同种类的青蒿含有的抗疟原虫的成分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效果都还是不好。
但是,屠呦呦依然没有放弃!她猜想青蒿种类不同会影响抗疟原虫效果。那么,同一种类青蒿的不同部位,会不会也影响效果呢?
屠呦呦仔细观察青蒿的各个部位,细心地将青蒿的茎、叶、根一一分开,再次进行实验。
这一次,她发现了从青蒿叶子得到的提取物比茎和根有更显著的抗疟原虫效果!
经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单调枯燥的反复实验,屠呦呦和同事们终于看到了胜利到来的曙光。
小朋友们,屠呦呦奶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的,是她的坚持不懈,是她的持续探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