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跨学科作业设计要领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13 16:41 栏目:小学语文其他资料 作者: 沈佳伟 点击量:13  

国外跨学科作业设计要领及启示

 

一、跨学科课程表现手段的跨学科作业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博比特在 1918 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课程》中将“课程”定义为一套孩子们和年青人必须通过完成目标而具备的经验,定性为社会生活经验,突出了社会导向和经验本位,并且由此产生了“活动分析”的课程设计方法,即通过对语言活动、健康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社会交际活动等一系列人类活动经验的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出学生的每日活动计划。博比特的学生拉尔夫·泰勒继承并发展了老师的课程理论,其在 1949 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泰勒模式”,通过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大步骤形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作业成为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并且参与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可见,课程内容和型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作为从属者的角色受到课程的深刻影响,作业以问题和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经验的掌握。跨学科课程融合了跨学科的重要概念,即将不同的学科相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是以问题为纽带,或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课程超越学科界限,强调积极参与探索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和任务,极具真实性和情境性,成为未来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国外学者亚瑟等人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程度探究跨学科课程的实质,并运用不同的跨学科作业和任务形式展现相异学科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由此,跨学科作业成为跨学科课程的有力表现手段,辅助学者有效探究跨学科课程的各类型态,但也从另一角度呈现出跨学科作业的不同样态。

1. 相关课程下的跨学科作业

研究者发现相关课程在课程的相关框架内保持着学科界限,学科概念和围绕这些概念的对话保持完全独立,跨学科主要表现在寻求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层面。而基于相关课程的跨学科作业则是将学科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写读书报告和读者日记等作业。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作业数据发现学生的作业反映了课程的相关性,但实际上并没有学科之间的对话。鉴于此,这一层次的跨学科作业停留在学科的浅层联结上,突出学科内容和方法分离的特点,如将历史作为需要学习的内容,而英语更多是一种阅读、写作的主题方法。这种跨学科作业初步突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能够在不同方面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把握,但极易出现“为跨而跨”的现象。

2. 共享课程下的跨学科作业

研究者看到共享课程是基于一定的主题和线索组织多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领域宽广、周期长的特点。而基于共享课程的跨学科作业则表现为学科平等参与,共同分析并理解课程主题或生活话题。例如,教师让学生们专注美国的时事,运用不同视角观察媒体报道操纵这些事件的方法,并通过文学中诗歌、散文和艺术中政治漫画的形式解释和分析这些事件。这一层次的跨学科作业通过不同的学科对同一研究主题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实现学科间对话和合作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认知参与。但此类跨学科作业也存在难度大,完成周期长等情况,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群体。

3. 重建课程下的跨学科作业

研究者发现重建课程是重新制定传统的学科领域中的内容和概念,课程规划为师生共同探索新想法,成为跨学科课程的建构者和学习者,并形成新知识体系。重建课程突出概念作为跨主体的单一实体,课程的每个单元目标与概念相关。基于重建课程的跨学科作业则是表现为通过概念和话题对学科本质的讨论和理解,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对学科的认知,解决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现代性的问题。例如,阅读完小说《母性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从非洲农村土著人民向更城市化、更现代化的城市过渡的影响,具体通过讨论尼日利亚如何改变其艺术、宗教等。重建课程下的跨学科作业表现出利用学科的核心特征阐释不同主题的特点,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观念,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困难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课程视域下,跨学科作业随着课程融合程度差异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征。依据不同程度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跨学科作业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进而成为跨学科课程的重要探索方式,突显跨学科课程对其的深刻影响。

二、跨学科教学设计路径的跨学科作业

国外学者格勒等人以帕克森的学科间互动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根据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实际需要修改框架内容,形成三级跨学科教学任务框架,通过细致分析获得跨学科课程及教学的设计思路。跨学科教学的“任务”被定义为要求学生解决或推理的任何问题,包括书面家庭作业、小组解决问题期间分配的问题和考试问题,研究者探究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跨学科教学任务和作业,分析对应级别的跨学科教学本质与特征。这种将跨学科作业作为跨学科教学设计途径的研究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递进式发展,以及与作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1. 第一级教学任务下的跨学科作业

第一级跨学科教学任务是指学科之间交互水平相对较低的任务,表现为一个学科只是开始注意另一门学科的情况,学科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思想交换,不存在共享的见解。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处于表面水平,学科之间的互动是不平衡的状态,往往以一个学科为焦点,而另一个学科或者其他学科只是起到背景的作用,所以形成了主学科和次学科的区别。例如,研究者设计的要求学生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推理水缸中三条金鱼的浮力问题。作业中的金鱼虽然是生物,但是并没有实际涉及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和相关理论,金鱼可以替换为其他生物,生物学只是为问题任务提供了背景,这里聚焦的是物理学概念。当任务的跨学科性质处于肤浅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学科会被强烈关注,而次学科缺少真实关注。这样的跨学科作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如数学中计算篮球是排球的倍数问题等,体育学科也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材料和背景知识参与其中。所以,仅仅是学科表面的联系,没有对学科本身反思的作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作业。

2. 第二级教学任务下的跨学科作业

第二级跨学科教学任务是指一个学科能够影响另一个学科的任务,这种任务的互动性有所加强,表现为一个学科以某种实质性的方式参与到另一个学科之中,使得另一个学科的知识和实践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转换。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层次的学科交互依旧存在着不平衡,因为这种交互过程中,主学科在本质上仍然不受影响,而次学科的方法技术或者概念框架应用于主学科之中。例如,研究者设计的动脉硬化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动脉硬化的现象计算血液的压力和流量的问题。可以看到这份家庭作业是基于动脉硬化的病理学去探究背后的物理原理,学生解答过程中会运用物理框架理解动脉中形成的斑块与血压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知。此类跨学科作业已经尝试将一种学科的某些特定概念框架或方法策略运用到另一种学科之中去,辅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的理解,或者是运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学科学习较难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通过设计画出你的物理作业,来将艺术作为理解物理教学的途径。同物理学作为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一样,艺术以视觉形式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表现出明显的单向式的学科影响。

3. 第三级教学任务下的跨学科作业

第三级跨学科教学任务是指学科之间有目的的、实质性的和双向的交互影响,真实地探索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任务,表现为运用每个学科的不同概念框架和方法策略处理问题,然后充分理解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增强对学科自身的认识与了解。例如,研究者设计了地球蠕虫的建模问题,要求学生使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一种生物现象,并考虑该模型与生物系统的相关性。在这项作业中,学生需要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观点来明确这种生物的特征和状态,同时也需要清楚模型中生物的电场和电介质等物理问题。由此,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观点和内容同时被关注和思考,并且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联合,进而形成使用一个简单的物理模拟模型来推理生物系统的观点。这一层级的跨学科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物理学和生物学概念的机会,实现了学科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学科之间真正有意义的联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建立了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途径。

三、“双减”背景下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1. 课程、教学与作业“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

“双减”背景下跨学科作业设计改革不能单独进行,跨学科任务和作业作为跨学科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与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教学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系统。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策略,作业是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检查与反馈,三部分共同致力于探讨跨学科概念和促进跨学科实践。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的完成,才具有独立完成跨学科作业的前提条件,才使得跨学科作业成为学校教育和作业改革的重要推力,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鉴于此,跨学科作业需要教育者采取整体性的思考,与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教学形成系统化建设,从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教学的目标方向中确定跨学科作业的真实目的,从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教学的内容中提炼跨学科作业的有效问题,根据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教学的形式设计跨学科作业的表现方式。

2.“跨学科本质”驱动设计

通过跨学科课程中的相关课程、共享课程、重建课程差异,可以看到跨学科任务和作业经历了由学科浅层表面联系到学科深层重新理解的过程;通过跨学科教学中的三级任务变化,可以看到跨学科任务和作业由学科单向互动到学科双向互动的深入发展。那么跨学科作业应该立足于哪一点呢?这需要我们充分把握跨学科的本质要义,跨学科并非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表面肤浅的联系与互动,而是强调学科之间深层参与和互动理解。所以,跨学科作业应当着眼于学科之间真实有效的相互作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跨学科思维,重构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基于跨学科本质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作业能够避免“为跨而跨”的作业现象,从而使跨学科作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对学生产生真实价值的影响。

3. 不同学科参与下的生活化设计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上述跨学科课程及教学中的跨学科作业在包含不同学科核心知识内容及方法技能的前提下,均指向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解决身边的问题和困难。由此,跨学科作业设计表现出不同学科参与和生活化特征的两大要点。相比较而言,生活化特征更加具有中心价值,决定着学科参与的类别数量和形式方法,具体参与的学科依赖于生活化问题的内容和倾向。生活中的问题与任务往往具有复杂性,并非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就能解决,因此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统整知识技能来实现综合运用。而不同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经验内容、能力要求、素养品质构成了学科特色,跨学科倡导破除学科壁垒,增强学科联系,不同学科平等参与其中,形成合作互助关系。跨学科作业要求同步达到生活情境化和跨学科性,实际上是通过拉近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育者和研究者应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当下,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编制作业内容形式;同时明确并融合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素养,设计出能促进学科之间对话交流与合作理解的完整路径。(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