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导学 开启革命文化学习之旅 ——浅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4-09-13 16:36 栏目:小学语文 作者: 卞明明 点击量:220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通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这个载体,把握教学契机,通过创设情境、品词析句、资料拓展、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浸润式的熏陶中,开启革命文化学习之旅。

关键词:多元导学 创设情境 品词析句 革命足迹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当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价值,立足文本和语言文字,实施多元导学策略,开启学生的革命文化学习之旅。

一、创设情境,拉近时代距离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大多在几十年前,和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有很远距离,因此,学生无法想象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更无法深刻体会革命烈士为了战斗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借助与课文相关的各种视听资源,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时代距离。

如《军神》一课,主要讲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去求治,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强忍巨大的疼痛完成了手术,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学生阅读时很难产生心灵和思想上的震撼和感悟。因此,上课伊始,我伴着音乐动情地叙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军人——刘伯承,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9次严重受伤。在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由于情报失误受伤最严重……”随即播放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的一段视频,当视频播放到刘伯承眼睛被炸伤,满脸鲜血而倒下时戛然而止。这时,我伴着音乐继续动情叙述:“很多人都以为他死了……但刘伯承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他被一位老更夫救下时,右眼球已经完全坏死,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故事——《军神》”。就这样,学生在视频、音乐和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树立英雄形象

小学阶段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大多以写人记事为主,故事情节感人,塑造了一个个极具鲜明个性的英雄人物形象,或英勇、或无畏、或果敢、或坚强,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党人的英雄形象。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品析人物,走进英雄内心,树立英雄的光辉形象。

如《军神》一课,教师可以抓住“手术前拒绝麻药”和“手术时一声不吭”这两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品析人物,树立刘伯承的军神形象。首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刘伯承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并抓住“平静”“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词语展开想象,体会刘伯承经历手术的痛苦和由此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这是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语言的语句,并抓住“愣住”“口吃”“惊呆”“大声嚷道”等词语展开想象,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这是对刘伯承的侧面描写,更能衬托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语句让学生反复品读、揣摩,从而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深层理解,从而产生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三、资料拓展,激发爱国热情

    小学阶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所记叙的红色故事,只是革命英雄一生中的一个小小的剪影,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资源进行资源整合,补充典型材料,让学生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军神》一课,当读到“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的原因是因为他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时,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刘伯承的坚强,但是对于他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的原因却是模糊的。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出示刘伯承曾参与指挥取得胜利的战斗足迹,让学生了解他为中国解放事业立下的功勋,从而明白他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肩上所负的重任。又如《黄继光》一课,学完课文后,我出示一段文字“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学生阅读完后,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再次深情呼喊黄继光的名字。 就这样,通过资料拓展,一个个革命英雄的人格魅力、光辉形象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四、课外延伸,追寻革命足迹

    革命文化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追寻革命的光辉足迹。这样,才能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内心,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

学完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革命英雄的故事或观看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革命英雄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对战争纷飞的年代有更直观的认识。如学完了《军神》推荐阅读《刘伯承元帅》;学完了《小英雄雨来》推荐观看电影《小英雄雨来》等。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如“革命文化”主题手抄报制作活动、革命文化基地参观活动、革命英雄采访活动、英雄故事讲演活动、革命文化宣讲活动等,通过查找资料、实地参观、现场采访、模拟表演等,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革命文化内涵之美,还在活动中体会革命文化的精神和意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落实革命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

 

参考文献:

【1】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参与多个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获奖,并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杂志中刊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