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自卑)及治疗

  发布时间:2024-09-12 07:58 栏目:中小学心理健康 作者: 周惠芳 点击量:10  

自恋(自卑)及治疗

  自恋这个词是古希腊的神话。弗洛伊德利用了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心理的现象就是一个人自己爱上自己之后,就开始具有另外的意义。

  神话里面,纳西斯是个美少年,无数少女为他神魂颠倒,可惜他对所有向他示爱的少女都不屑一顾,有些伤透了心的少女向天祷告,祈求上天惩罚这个木人石心的美少年纳西斯只爱自己。报应女神娜米西斯于是决意教训纳西斯。有一天,天气炎热,纳西斯在野外狩猎,走得累了,来到一个山泉旁边休息,看到水中有一张俊美无瑕的脸孔。

  这是谁呢?纳西斯刹那间像着了魔一样,他伸手去触抚水中的俊脸,水中人仍是柔情地凝望着他。纳西斯如醉如痴地坐在水边,寸步不离,日复一日,不眠不休,不饮不食,只是呆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纳西斯终于为情而死。

  弗洛伊德利用这个词,主要是用来描述力比多的投注的方向。如果利比多能够投向原始客体,一般来说是母亲,他以后就能够顺利爱上其他女人。如果力比多向原始客体的投注受到阻碍。首先可能投注到母亲的替代物身上,比如说长头发、高跟鞋、女士的内衣等等,形成恋物癖。如果这个人的力比多既不可能投注到母亲又不可能投注到母亲的替代品,那么利比多就可能会撤回到自身,这就是自恋。

  力比多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利比多过多的投注到内部,向外部投注就会减少,就会显得非常的孤独和抑郁。

  一个人自恋的健康程度,在于他的本来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冲突还是和谐?如果理想自我和本来自我是冲突,自恋就可能是不健康或者是恶性,或者是低自尊的;理想自我和本来自我是和谐的,就是健康的自恋,就不太可能处在非常孤独和抑郁的状况中间。

  利比多和攻击性多的指向自身到了恶性的程度,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自杀。继弗洛伊德之后,科胡特对自恋进行了深入发展。

  科胡特区分了健康的自恋和病理性自恋

  健康的自恋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病理性的自恋,是指一个人的自体是吹大的,就是他没有那么厉害,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他自吹自擂;或者是通过幻想把自己弄得非常强大;在他能力不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抑郁。

  一个来访者说,现在活着的痛苦就是全世界没有人喜欢他。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喜欢他,本质都是自恋。

  精神分析经常只看绝对值,就是你吹自己有多么厉害和贬低自己有多么糟糕,如果绝对值是一样的话,自恋的程度就是一样。

  自恋实际上是包含两个完全相反的东西,自大和自卑。如果说你是一个自卑的人,那只不过是说你是一个喜欢自我攻击和自己跟自己玩儿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自卑理解到这个程度,他的自卑会大幅度减低,可能有更多的力比多和攻击性向外投注,而不是向内投注。

  精神分析的临床治疗:就是把这个人的神经症,转变成移情性神经症,然后再治疗移情性神经症。

  移情性神经症,就是让病人跟他的分析师建立关系,把他的内心冲突变成跟治疗师关系的冲突,然后再通过治疗这个人际冲突来间接或者是直接的解决这个人的内心冲突。

  如果这个人不具备移情能力,不具备把他的内心冲突转换成人际冲突的能力,他就不可以被分析治疗。自恋的人就不具备移情的能力,自恋这个病不可以被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

  但是科胡特认为,自恋的病人也有移情的能力,只不过是他们移情的对象自体客体。自体客体,简单说,就是自己的别人,这个人肯定是别人,但是是我的别人。这个别人,是被我体验为我自己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为我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的一个部分。

  比如有一些学生,听了老师的课给病人做治疗的时候,有时候他们就会想,遇到这样一个麻烦,如果是老师,他会怎么做?

  在他这样想了之后,就真的这样做了,效果还可以。刚才这个过程就是这个学生把一个被他理想化了的老师作为他的自体客体,并且为从事心理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老师就是他的自体客体了。

  在生活中间见到我们所崇拜的某个偶像,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周或者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里面,都觉得自己像打了鸡血,或者是被这个人附体一样,然后能把很多的事情做的比以前更加漂亮。这个作用的原因也来自于我们有能力把这样一些偶像式的人物变成自体的一部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