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化:让低段识字教学焕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4-08-30 17:37 栏目:小学语文其他资料 作者: 沈佳伟 点击量:9  

一、识字教学遭遇的挑战

谈及识字教学,其意义不言而喻: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识字教学,尤其是针对低段学生的识字教学,遭遇很大挑战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识字量大。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在两年之内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还要从“主动识字”走向“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对低段识字教学的挑战还是挺大的。1600个字的识字量意味着什么呢?统编小学语文第一至四册共有课文 91 篇,单独的识字课文24篇,平均到每一篇课文,要认识近13个汉字,辅之以写字、学文、写话等任务,压力不容小觑。

二是抽象枯燥。相较于没有具体意义,仅表示发音的拼音文字,汉字的确具有形象性的优势。不管所学的汉字属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中的哪一种,还是转注和假借这两种用字方法中的哪一种,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学素养,且有究明字理的自觉,均能找到该字的形象性元素。但是,这对大多数仅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要求还是很高的。即使有这方面的学养,熟悉造字的原理、意义,将之转换成低段小学生能体会、理解的语言,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更何况,现在所学的汉字多为简化字,形象性流失较多,要还原字的形象性、熟悉字义的流变,实非易事。另,不管是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均会涉及理性分析,如何让以“表象思维”为主要学习方法的低段学生也能同化或顺应,确实需要一定的教学匠心。

三是识用分离。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只将“会认”“会读”“会写”作为识字教学的终极目的,一个劲地进行认读、朗读、默写训练,而基于深入理解的“会用”——文本阅读、场所认读或参加诵读比赛,用所学的字词表达所见、所闻、所思,将识字教学与言语生命的最大发展结合,为立言奠基等,则被严重忽视,这种识用分离的现象必然导致识字教学的品质与境界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识字教学必须把握的原则

针对上述挑战,识字教学至少要把握好三大教学原则。

一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识字教学当然需要借助图画、音乐、视频等媒介,或借助儿歌、动作演示等来增强教学的感性,但是感性活动的背后一定要有理性的融入——如字理分析、文化渗透、结合先民造字时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予以现代继承或转换,以形成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这样识字教学才会既有科学性,也有审美性,变得富有韵味起来。只注意感性,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思维品质难以得到高质量培育;只注重理性,教学味同嚼蜡,无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兴趣,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例如,学习统编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文中的“淹”字,在引导学生把握其造字法后,可以播放洪水淹没庄稼、房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淹没”一词。既感受其含义,也让学生产生同情心,并认识水造福与祸害的两面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认识以形象见长的象形字或会意字,也要尽可能让学生把握造字规律,必要时揭示其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当下字形的演变轨迹。有老师教“隹”字偏旁时,视频展示从“集”(表示很多鸟儿齐聚一棵树上)到“崔”(表示山很高,鸟无法飞跃)的字形和意涵变化,就很自然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相融。有的老师爱用字谜、儿歌、顺口溜、编故事等形式来认识字形,似乎与字理无关,但也要注意理性思辨——如关注儿歌、故事中思想、情趣的健康性,逻辑的自洽等。如果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自编谜语、儿歌等,彰显出学生独创的言语魅力则更佳。

二是伙伴语言与中介语言相结合

章熊先生提出过“中学生语言学习三层次”说:“目标语言”是学习的范本,语言学习的终点;“伙伴语言”是指与学生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是学生与伙伴交流时显示的语言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起点;“中介语言”是指处于以上两种语言层次的过渡状态的语言水平,是不断变化的语言。他的语言学习三层次说,对低段的识字教学很有指导意义。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围绕字的音形意多发表观点,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让感性的教学个性化,理性的教学平易化。教师的中介语言则密切关注学生思维、想象、体验的质量,引领他们不断识字理、解字义、悟字美,从而使伙伴语言、中介语言、目标语言相融相生。

例如教学“秤”字,可以让学生认识实物杆秤,上台称一称某本书、某个铅笔盒或某个小玩偶的重量,观察小提、水壶、秤杆的平衡。在这些活动中,将体现中介语言的一系列问题贯穿其中:为什么叫“杆秤”?杆秤上的白点儿叫什么?“秤”字为什么是“禾”字旁,再加一个“平”字?如果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很快明白: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秤是用来称粮食的,所以偏旁用了“禾”字;重量只有在秤杆、物体达成的平衡状态才是精准的,所以另一个偏旁用了“平”字,并且顺带引导他们认识杆秤的结构:秤杆、大提、小提、秤星。这样做就会使伙伴语言与中介语言紧密结合,进而生成目标语言。

三是识字与用字相结合

感性与理性结合,伙伴语言与中介语言结合,都是服务于识字的。识字的效果要想巩固并扩大,还应与用字结合起来。教师要以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用字,实现识字和用字的深度结合。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识用结合。例如教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时,可以先分小组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赵、钱、孙、李、周、王、张、吴”,再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姓氏,鼓励学生以生动的方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姓,力求让人过目难忘。

识字教学,还应注意入情入境,实现生命的融合,将看似生硬、冰冷的生字变得柔软而温暖起来。认识“寂”“寞”等生字,就可以在弄清它们字形结构、意涵的基础上,问问学生是否有过寂寞的经历,后来怎么超越寂寞的?教学“碗”字,让学生明白这是石器时代用具的证明,而组成“陶”字的“缶”,其甲骨文的造型则形象表现了先民用树棍捣制毛坯制陶的过程。“红、绿、紫”等字都和“糸”有关,透露出我国最早发明丝织乃至染色的宝贵信息。汉字逐渐由图形变成笔画,象形变成象征,体现了先民智慧的结晶和不断提高的认识水平。如果辅之以动画或科教片剪辑的片段,更佳。识字教学注意入情入境,让不同的主体生命融合,就是在发挥审美、育人等功能。

识用结合,课外学习亦大有可为。可提供适合学生词汇量的课外读本,在阅读中巩固并拓展新词汇;可布置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读商标、商店名字、广告语等;可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写日记等,当学生能够认读出汉字并设计、生产自己的“精神产品”时,产生的精神满足的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生字的学习,均要认、讲、写、用同步。这方面,可以采用传统语文教育“分进合击”的方法——传统识字教学就是先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写字则是从“上大人,孔乙己……”开始的,各走各的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合二为一,最终走向创造性运用。

三、顺势而化,让识字教学焕发活力

把握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伙伴语言与中介语言相结合、识字与用字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后,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还应注意顺势而化,让识字教学充分焕发活力。

首先,在学生浅知处点化

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伙伴语言,对字理或字中蕴含的文化意涵揭示不够到位时,教师就应该注意点化,将他们的认知引向深入。教学《荷叶圆圆》中“帽”字,当学生发现“帽”字右边像一个人带上了帽子,却又说不清道理时,教师便可结合象形字深入引导——“冒”字的上半部,的确表示头套,中间两横没有封口,表示不能封住眼睛的意思,所以上半部不读“日”,也不读“曰”,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两横不能左右封口的深刻原因。

既分析了字形,又揭示了字理,还感受了字美,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在学生错知处点化

对学生读错、写错、用错的字,一定要引导学生审视:错在哪里?为何错?怎样纠错?或直接进行思维博弈,形成对话的克势,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字理分析、语境分析的高度,形成教学的化势。这比罚抄,进行机械识记,境界不知要高多少倍。比如,学习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文中的晴、请、情、睛、清,因字形相近,学生极易写错。但是,如果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引入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根据形旁去辨识,举一反三,便不会出错。

因字义辨识不清而误用的,也要及时点化。例如,有学生将桃符的“符”写成“福”字,教师便可加以引导:桃符指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以此压邪、避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并展示桃符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会将“符”理解成刻在桃木板上的符号,就不会轻易“符”“福”不分。

再次,在学生无知处点化

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在他们认知无法抵达的地方,教师则应相机提供适当的知识支架,助其理解、体知和发现,这样更能促进其精神生命的拔节。以教学“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为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还有其间蕴含的敬爱兄长之理,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孝悌”肯定属于学生的无知处,这便需要教师的点化。“孝”字上面部分与“老”字上面一样,下面是子,可以理解为作为子女要孝顺老人;“悌”字左边竖心旁,右边是弟,属于形声字,表示要在心里要关爱兄弟。在学生掌握孝悌二字中蕴含的文化后,还可拓宽其内涵,将孝敬父母延伸至孝敬所有的长辈、长者,将兄弟之爱延伸至姐妹之爱,同辈人之爱,从而使有等差的亲族之敬爱,走向无等差的博爱和大爱。这样一来,识字教学便会于无声处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我他,实现知、情、意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灵魂质量的培养落到实处。

另外,还应注意在学生兴趣处点化

识字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处,要尽可能以之为切入点,深入开掘,会通奥窔——一位外国留学生就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言,他学习汉语的兴趣就是从认识“闻”开始的,闻需要鼻子,怎么能用耳朵呢?继而开启了兴味盎然地研究汉字之旅,这也启示我们:很多汉字都可能成为类似的兴趣源,需要精心开掘,彻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或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体验和发现,从而将识字教学的情趣、理趣、美趣充分释放出来。鉴于低段学生擅长表象思维的特点,识字教学可以与绘画结合,与故事结合,与比赛结合、与表演结合,让字词鲜活起来,融入学生的精神生命。还可以建议学生创建《识字剪贴本》《识字加油站》《识字经验分享》等,在识字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的精神生命。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