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坚持阅读,“越读”彰显意义

  发布时间:2024-08-30 17:36 栏目:小学语文其他资料 作者: 沈佳伟 点击量:19  

【摘要】儿童读者常在阅读中遇到各种阻碍,读不懂、读不下去、时间不够、读了没用等,他们的阅读生活缺乏意义感,甚至排斥阅读。要帮助儿童读者建立有意义感的阅读生活,须由阅读推进到“悦读”,再升华到“越读”,以此建立阅读意义感。本文以《神雕侠侣》的阅读为例,对此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意义感 悦读 越读

 

推广阅读的事业从未停歇,然而成年人忙于工作,没时间也没兴趣阅读。有的儿童阅读兴趣高涨,有的没有阅读的积极性,他们的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课文和作业上的阅读材料。这样的孩子,是缺乏对阅读的意义感的。没有意义感的阅读生活会显得乏味,看书成了无聊且浪费时间的事,于是沉迷于更能带来垃圾快乐的游戏或小视频当中。本文就儿童阅读意义感的缺失和应对策略,结合具体事例作简要的探讨。

一、    阅读意义感的缺失

1.儿童阅读意义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阅读意义感的缺失,有环境因素,也可是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读不懂

拿到一本书,草草翻几页,发现语言晦涩。心中已有定论:这本书太深奥,我读不懂。既然读不懂,便不再读。不如看点简单的,那便是动画片、小视频了。这主要还是心态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毅力,不愿意面对困难,更难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   读不下去

开头兴致勃勃,时间一长,便感疲劳,仿佛书的内容也没有那么吸引人,情节平平无奇,人物性格不突出。合上书发呆,没有了再打开的欲望,书自然读不下去。这其实是方法与习惯的问题。

(3)   时间不够

一天时间,除了上课做作业以及日常琐事,留不出时间来看书了。在许多孩子看来,看书是老师和家长交给的任务,和做作业是一样的,既然已经要做作业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玩了。于是他们有了新的理由,时间不够。这是阅读动机不强或阅读计划的缺失。

(4)   太多读不完

老师推荐的书单,看一眼便眼花缭乱,仅看到书单就有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对阅读的排斥又增加了一分。长此以往,阅读焦虑就会不断增加,兴趣就不断下降。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合理的阅读策略。

(5)   读了用不上

这大概是最普遍的现象。许多孩子认为我看了书,看过就忘了,生活中也用不上,阅读没有太大的意义,更没有保持阅读习惯的必要。陷入了“阅读无用论”,是阅读意义感缺失的罪魁祸首。

二、提升儿童阅读意义感的策略

综上,笔者想到了两个概念:“悦读”和“越读”。对于“悦读”,已有很多的同僚对此作了研究。关于“越读”,毕淑敏的理解是在阅读中超越自我。笔者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越读可以不止是超越自我。

通过阅读经典的作品,读者在文化和精神层面都得到了提升,当然是超越了原来的自我。除此之外,越读能不能超越其他的层面?比如,超越最初阅读的目的、目标、动机、方法、策略、习惯、心态,甚至超越空间维度的限制,让读者与作者乃至书中人物互换。

有意义感的阅读生活,应当由阅读到“悦读”,再到“越读”。笔者将就“悦读”和“越读”的策略探讨如何以此提升儿童阅读的意义感,以金庸的《神雕侠侣》为例。

1.  让“悦读”坚持阅读

悦读,要通过优秀阅读策略引导儿童进行深阅读,发现作品中的有趣之处。很多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忽略精彩的细节,把关注点单一地集中在情节上,被情节的精彩与否左右了阅读兴趣和体验。这是阅读过程中的一大损失。通过优秀阅读策略的引导,深入阅读作品中被忽略的细节,从中体会美与愉悦,自然就能坚持阅读。比如金庸的《神雕侠侣》。人们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向来褒贬不一,但恰恰是一些人认为不入流的作品,往往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看《神雕侠侣》的人往往关注情节的变化和各式武功,这些确有其精彩之处。但笔者却更喜欢其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描写。《神雕侠侣》第十七回,写绝情谷景色的语句:次晨杨过醒来,走出石屋。昨晚黑暗中没看得清楚,原来四周草木青翠欲滴,繁花似锦,一路上已是风物佳盛,此处更是个罕见的美景之地。信步而行,只见路旁仙鹤二三、白露成群,松鼠小兔,尽是见人不惊。

由植物写到动物,由颜色到数量,由数量到神态,层层递进,营造出世外美景。

再如第五回:杨过抬起头来,之间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起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这一段对小龙女外貌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在人物外貌描写方面也堪称经典。

如果让正在读这本书的孩子找找书中自己最喜欢的环境描写,绝情谷这段话大概率可以入选。自此基础上,让孩子写一段话要能够写得比这更美,孩子在此任务上会受阻,但这一阻,却更能体会作者的高明,更愿去寻找这些高明之处,在由“阅读”转化为“悦读”,兴趣自然就提升了,自然就能坚持了。

此为“悦读”,以解决上述五点现象中的前四点:

(1)  把读得懂的全找出来,再去找原来读不懂的,或许就会懂了。先读懂绝情谷的美景来慢慢读懂公孙绿萼的善良,延伸到公孙止的卑鄙无耻。

(2)  读不下去,就把已经读了的读透,把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全找出来,看看后面还有没相似的,或更好的。比如《神雕侠侣》里有绝情谷的幽静,也有断肠崖的凄苦、风陵渡口雪夜的肃杀;有小龙女的冷若冰霜,也有李莫愁的秀美而毒辣,黄蓉的美貌与机智,每一个人物的外貌都有不同。有了这个“找描写”的任务驱动,本来读不下去的书也能硬着头皮读下去,读着读着,比着比着,发现写得妙,头皮也就不硬了。

(3)  当阅读不再是任务,而是比游戏和小视频更难带来快乐的东西,也就不存在时间不够的借口,也就没有了太多读不完的焦虑。

2.  让“越读”彰显意义

越读”是比“悦读”更高层次的收获,“悦读”是为“越读”服务的。时下流行的阅读方法中,常说首先要进行价值判断,也就是明确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的目的可以是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也可以是兴趣使然。“越读”的第一层超越,是超越最初的阅读目的。通过“悦读”,儿童读者基本可以做到将书有计划、有策略、有深度地读完了。此刻的思考,就是“越”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儿童读者读完一本书之后,抛出以下几个问题:

(1)  你最初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此刻你觉得完成了读这本书的目的之外,还收获了什么,是否超越了最初的目的?

(2)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你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还可以运用在学习和生活的哪些地方?

(3)  如果把你和书中主人公互换,书的情节会发生哪些改变,现实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本书能否带给你某些积极的转变?

同样以《神雕侠侣》为例,笔者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

(1)  最初读这本书,首先受电视剧的影响,想看原著与电视剧有何不同,想知道金庸如何用文字描绘江湖。阅读之后,发现金庸先生的历史积淀非常深厚,各类描写都很传神,人物塑造非常饱满。电视剧演得再好,终究没有文字带给人的温度和感受。

(2)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了阅读小说类的作品,不能只关注情节,还要学会梳理和比较。在日常的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教学可以与此结合。

(3)  书中郭靖对杨过的教导令人印象深刻,其核心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在采访中也谈到,“武侠”的内涵不在“武”,而是在“侠”。侠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武艺,而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若到书中去当杨过,定然成不了神雕大侠;杨过若成了我,虽说教不了语文,却可以成为德育导师。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成就了许多大侠。笔者上不了前线,却可以在小城市的小角落里出自己的一份力。要说积极的影响,笔者记住了“侠义为怀”,对弱者,我们要予以帮助,哪怕只是点滴。

儿童读者的思维更开阔,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感悟。这三个问题,是引导孩子们“越读”的指向标。

从阅读到“悦读”,再到“越读”,儿童的阅读生活逐步建立起意义感。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乐趣的过程。孩子们能在阅读中找到意义,不再觉得阅读是无趣的,本文开篇所列的五个现象能够越来越少,过着有意义感的阅读生活,渐渐地,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