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文本解读指向

  发布时间:2024-07-11 11:37 栏目:小学语文其他资料 作者: 卞明明 点击量:52  


“小目标,大语文”

——部编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语用小目标实现

教学过程例:

板块一、课题导读,童话如此有趣。

1、旅行

2、牛肚子

3、这个课题中你最好奇什么?

板块二、内容全解,科学和人文知识。

1、牛有4个胃。

2、非常要好的朋友。

板块三、品读对话,小目标的语用实践

(一)读红头的话,发现提示语作用。

1、对比读,无提示和有提示语。

2、总结有无提示语读到的感受。

3、思考:为什么加上了提示语,你对红头当时的感受更加深刻?

4、微习作一:试着写一写提示语。

5、拓展:无提示语,怎么样也能体现出红头的感受?

(二)读青头的话,发现提示语新作用。

1、验证,青头是好朋友。

读青头的话,再加上提示语读。

2、发现,提示语除了让我们更加深入体会到说话人的感情和语气,还有什么新作用被你发现了?

3、提示语的写法总结。

提示语可以在话的前面、中间和后面。可以单一一种,也可以多钟叠加,还可以没有提示语,利用标点符号等其他方式就写出感受。

板块四、思维导图,语用的自我生根。

1、说话的提示语在前面、中间或者后面的分类例举。

2、怎样让只占据了文本一点点的说话提示语起最大的作用?

3、微习作二,继续练习写提示语。

拓展板块、梳理说话,例举说话的提示语,补充思维导图。

1、打印思维图

2、下发思维图,积累素材。

3、根据思维导图,积累提示语的写法。


课例解读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是一篇科普性童话。童话,就是儿童的语言,既然是儿童语言,那么对于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内容,老师再教一次,可能就成了“教课文”。教语文怎么教,怎样发挥文本例子的作用?怎样实现课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和增长了话的提示语作用的语用积累,来作小目标的表达训练。


1工具性人文性的理解。


2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理解。


3目标小,重实践的理解。

课文的文本解读指向小目标的语用,重视学生小目标的语言实践,在小目标,小踏步,小积累中获得大语文的获得。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