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式教学、随意化教学、低运动量教学...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4-03-25 15:08 栏目:中小学体育其他资料 作者: 倪烨雯 点击量:183  

中国著名政治家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拣拣,《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一书让我们思辨地看待国外教育家的体育观和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图片

对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经历的国外教育理论阶段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国外教育理论的影响较大,从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理论的影响开始,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经了英国洛克“绅士教育”,德国巴赛多和德国古茨穆斯"博爱主义",法国卢梭"自然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课程",英国斯宾塞“科学教育",美国杜威“儿童中心思想",苏联凯洛夫“主智主义",法国保尔·朗格郎"终身教育”,瑞士皮亚杰“建构主义",美国加德纳"多元智力”和雅克·德里达“后现代主义”等国外教育理论的影响。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

图片
新世纪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生机,新世纪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生机,但改革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后现代主义"理解不透彻,导致了"放羊式教学”"随意化教学""低运动量教学”等现象,忽视了学生体能发展;②缺失“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体系,外来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的影响较多,但很杂乱,自身的体育教育理论较少,两者不能较好地融合,没有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体系;③对外国教育理论的运用出现了片段化,导致了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片面化。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首先,正确理解外国教育理论对于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健康的作用。图片理论不仅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且是实践经验的一种升华,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涉及了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与实践有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如"学校体育之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为当前的婴幼儿体育教育开辟了道路,并倡导每天下午1小时的体育锻炼;洛克提出了“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名言,关注绅士教育中身体养护方面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具有启发意义;卢梭的结合大自然进行体育锻炼、控欲节食对于青少年儿童体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裴斯泰洛奇倡导的顺应自然儿童体育观与方法论有助于防止成人化体育教学现象;斯宾塞提出的自然教学、快乐教学、自我教学的原则有利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发;杜威的"儿童游戏论”“体育与德育并重论”"体育内容生活化”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皮亚杰的"感觉运动论"“建构主义论"对于运动知识构建有重要价值;罗杰斯的“以人为本”教学观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体育理论提供了基础;保尔·朗格朗的终身体育论为衔接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奠定了基石;加德纳的“多元智力”为学校体育开发智力提供依据等。
其次,有效整合外国著名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图片近代以来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国外著名教育理论很多,但对它们的研究与实践呈现零星式特点,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因此,对外国各种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对于当今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早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随着美国人本主义兴起,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也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强调的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等。以上众多的外国教育家都谈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却没有对国外各种教育理论进行整合研究、综合研究,从而导致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些失误与偏差。第三,有效整合中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指导学校体育实践。图片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移植、吸收、内化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实现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不容置疑,国外教育理论的引入,既有肯定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照抄效仿,而应对其进行扬弃式的吸收,摒弃其不适应中国国情的部分,吸收其合理部分,并有效地与本土化的中国学校体育文化与思想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有效指导中国学校体育的实践,更好地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合理地吸收外国著名教育理论是丰富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有效路径,丰富与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实践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