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跨学科思维已初步尝试,但还不够系统、全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立足大教育观、大体育观、大课程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协同育人功能。
跨学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在应对新环境、新变化和复杂的情境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找到各学科间知识的关联点,帮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获得高阶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能力、关键品格。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是要整合“跨学科”知识关联点,科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深度学习,形成可迁移的“跨学科理解”,体验“跨学科思维”,培养“跨学科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针对“童话”这一写作主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将体育课堂看作是一个运动王国。其中,国王为体育教师,而学生则是王国中的客人,王国中的大臣及成员则为运动场所、体育用品及运动器材等。学生与运动王国中的不同成员进行对话交流,完成对成员名称、身份特点及用途的了解。由此,学生在语文写作中融入体育课程所学知识及场景等,使体育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形成完美融合,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下提升两个学科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中的篮球原地运球技术与数学学科知识相融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篮球原地运球动作要领细分为不同的几块拼图,在拼图的背后可以罗列出一些简单数学计算题,并将这些计算题分配至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学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篮球原地运球动作,让每位学生在教师不讲解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自己需要学习的动作技术,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索手中的拼图中哪个动作要领是正确的,引导学生计算出拼图背后的数学题目答案,看看是否与教师所提供的数字相符合,以此来检验学生思考的正确性。小学生在这种有趣的探索中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并带着学习的热情完成对运球动作要领的学习,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和积极思考中完成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的快乐,还能够完成对篮球原地运球技能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展篮球原地运球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加减乘除”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运球过程中总是低头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运球时运用左右手展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抬头观看教师展示的具体数字,并要求学生运用相加、相减、相除或相乘等进行数学运算,运算后将自己的答案大声喊出来。在这种体育练习与简单的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总是无意识地低头看球的问题,使学生手与球的感觉得到培养,更在融入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脑力与体力的双重提升。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测量篮球场地器材,从数理知识的角度看待篮球运动;以各种方式的运球、传接球和投球为抓手,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球、传接球和投球的技术动作,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其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运球、传接球和投球的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遵守规则的意识。该案例重点落实了“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技术动作组合进行学练。该案例可由体育教师独立实施,也可由体育教师协同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共同实施。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材中所出现的“校园里的动物”及“身边的动物”等内容为小学生们介绍了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学生在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后,再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模仿动物爬行学习便会提升学生对爬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学生运用科学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体育课堂中完成实践,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攀爬相关动作技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于科学学科知识,把握科学学科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时机,以此来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促进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科学学科知识。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篮球运动中“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动作技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节奏,传篮球”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四四拍节奏的歌曲,让学生能够先对其中的节奏强弱规律进行感受;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完成传球动作,要求学生在音乐的强拍与次强拍中进行传球,并保证传球的准确性;最后,将学生划分为四人小组,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小组传球比赛,比赛过程中球先落地的小组则判为失败。学生在这种融入音乐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下,不仅改善了其传球动作的节奏,还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得到提升,并且音乐的出现缓解了课堂练习的单调、枯燥感,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在音乐环境中得到提升,运动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促进身心发展,构建融合德育教育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能时,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田径运动比赛视频以及田径运动员艰苦训练的记录短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体育课堂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通过创设模拟“井冈山下种南瓜”的主题劳动情境,学练夹、抱、背等负重方法,解决体验负重跑时的身体平衡这一重点,感受负重跑的空间、方向、路线、节奏及速度等变化,突破全身协调用力、动作敏捷流畅的难点,发展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能力等体能。同时适时进行避免碰撞、劳动后及时洗手等安全、健康教育。结合课外活动内容,本课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移动性技能、促进体能发展,在培养劳动意识,坚持乐观劳作、不怕吃苦等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