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美跑”、人挨人跑等跑操形式,到底值不值得推广?
发布时间:2024-03-25 14:57
栏目:中小学体育其他资料
作者:
倪烨雯
点击量:1561
跑操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其他课间十分钟时间不同,这个大课间活动有30分钟,这段时间里,学生必须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这种方式能有效杜绝学生学习的疲惫感,能更好地投入后面的学习。到了冬天,天气较冷,长跑就成了一项能更好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活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说到跑操,现在网上流行了很多种形式,这边小编想和大家说说三种跑操形式,跑操形式其实也是一种显性的学校文化,从学校的跑操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传递一种怎样的管理理念。
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这种形式的跑操要求是要求有“美感”,怎么才算美呢?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就是各种图形、文字、数字,还有变换队形和穿插队形等,这种形式不管是从空中俯瞰还是在旁边观看,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性。优点:1.花样多,形式美,观赏性强。2.场地利用率较大。3.可以做为对外展示、宣传学校的一种有力手段。4.能展示学校良好的组织及执行力。不足:一是不管是图形、文字、数字,还是穿插队形、变换队形,每个班级或者说每个部分都是沿着固定路线进行跑步,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像圆形的话就要沿着这个圆形跑十几分钟。二是前期投入多,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人力,在前期都要投入很多,一遍遍的排练,不能有差错,每一步都要精心设计,节奏的要求较高。三是作用减半,折腾翻倍,跑操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美跑的形式在前期排练中已经极大地消耗了学生的热情,折腾得够呛了,真的跑起来,心里带着排斥与厌恶,怎么能真的锻炼学生呢?总结:课间美跑=面子工程>学生发展>学生需求。
“人挨人”跑也叫人贴人跑,还有一种说法是“零距离”跑操,它的出现主要是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求是身挨身、腿挨腿、脚挨脚。这种跑操形式是从衡水中学出来的,被称为“天下第一操”。优点:1.整齐划一。2.专注力及团队意识。3.有较强的观赏性,就像一个个移动的方块。4.较好地培养班级凝聚力。不足:1.危险系数高,这种方式的跑操,因为前后距离已达最小,只要一个学生倒掉,踩踏的发生就不可避免。2.场地要求高,这种形式的跑操场地要求一定是不能有石块、冰碴等,不然不小心踩到或者来不及躲闪,都是导致意外发生。3.前期训练投入大,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学生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做好各种预案预防出现意外。4.而且,这种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让师生压力倍增,尤其是教师,没有跟跑的话都不能安心,跟跑了还要提心吊胆。总结:人挨人跑=凝聚力的“误解”=团结的“曲解”>跑操意义>学生需求。这种方式是最普遍的跑操形式,也是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跑操中常见的方式。每所学校的可用场地不同,学生的人数不同,在开展跑操的时候,根据场地和各年段的生数情况制定相应的跑操路线。像低年段在年段前的空地进行,中年段在操场中间空地进行,高年段沿着跑道进行。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学校场地,从校情、学情出发,因地制宜。优点:1. 因地制宜。2. 贴合实际,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3. 前期投入较少,方便。4. 学生的精神状态较为放松。5. 场地利用最大化。6.安全系数高,学生的距离较大,有突发情况(鞋带松了)都可以安全抽身去解决。不足:观赏性较低,整体较为松散。总结:因地制宜式跑操=贴合实际=跑操意义。
写到这里,小编想起美跑刚出现的时候,学校曾经也想组织这样的形式,最后因为前期投入太多,师生“怨声载道”最后“无疾而终”。衡水中学的人挨人跑更是很多中学想要复制的,能全面复制的学校到现在也寥寥无几,每所学校都进行了本校化的改进。总而言之,跑操是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时间保障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运动放松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能。需要花费大量练习时间的美跑和人挨人跑都不是最好的,能根据本校情况进行的跑操,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和从跑操的实际意义出发的组织形式才是我们广大普通学校的追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