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12-15 13:43 栏目:小学科学备课资料 作者: 娄明亮 点击量:518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海宁市紫微小学  田汪蛟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地球系统”这一学科核心概念中,要求学生能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能解释火山的成因。所以本课重点关注火山喷发的成因推测、模拟实验的实验现象以及基于证据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三个部分,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火山喷发有一定的概念,但更多的认知停留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上,没有想过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较为陌生。所以学生直接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对成因进行合理推测。在拓展部分,通过对比火山模型喷发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对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在薄弱地带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知道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

科学思维: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合理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探究实践:能运用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态度责任: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火山喷发的动图。

2.提问:通过图片,我们观察到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

3.小结: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会从地球的内部喷涌而出。

4.推测:地球内部的岩浆为什么会突然喷发出来?

二、火山喷发的成因

1.火山模型:

(1)出示材料:土豆泥、番茄酱,分别模拟什么?

(2)展示火山模型的透视图,明确每一部分的结构。

(3)提问:火山喷发时的岩浆是滚烫的,怎么模拟?

(4)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让模拟岩浆的番茄酱变得滚烫起来。

2.模拟实验,探索火山的形成原因

(1)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操作。

(2)出示记录单,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4)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模拟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从哪里喷出蕃茄酱?怎么出来的?土豆泥有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现象?

3.研讨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通过实验现象,你能推测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吗?

4.出示没有喷发的火山模型

分析:没有喷发的火山,说一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了解火山喷发的影响

1)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对比喷发前,有什么改变?

2)改变的火山会形成哪些新的地形地貌。

四、小结巩固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根据模拟实验探究了火山喷发的成因,发现了自然界的一些活动会影响地表的形态。

五、板书设计

image.png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