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语文作业群

  发布时间:2023-11-28 11:00 栏目:小学语文备课资料 作者: 沈佳伟 点击量:120  

“双减”政策之前很少有教师把“作业”与“设计”联系起来,这也是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作业是学生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运用学习所得进行自主实践的过程,也是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关键环节。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没有作业设计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语文作业群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单元作业群”应该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

之所以称之为“作业群”,不单是因为数量多,而且更强调单元作业项目之间的联系。包括课文之间、课时之间、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等多方面的关联。每项作业相对独立,又可以集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设计“单元作业群”应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线索,体现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结合,突出作业的导向性与实践性。

“单元作业群”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主题式系列作业,二是项目化探究作业,三是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的长线作业。

一、主题式系列作业

“主题式系列作业”中的“主题”可以是单元大主题,包括人文主题和能力主题(语文要素),也可以把大主题拆分成若干小主题。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动物”“感情”“表达”等关键词,都可以作为单元作业设计的主题。

以“动物”为主题,可以设计单元中三种动物的信息卡片。

三篇课文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卡片中的信息点也不必完全一致。三张信息卡,形成一个系列作业群。促使学生从“动物”的角度积累语言,感受作家不同的表达视角。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这种作业形式延伸至“阅读链接”以及课外阅读中,让更多的动物进入系列作业群。

以“感情”为主题可以设计“爱的理由”的系列作业。

这项设计的依据是《猫》课后练习第2题: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不仅是《猫》,《母鸡》《白鹅》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爱的理由”为作业题目贯穿三篇课文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动物的情感,或者结合文章的描写进行评述,采用课文语句+理由说明的方式。也可以把文中事例进行概括,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采用事例+观点的方式。这个作业群,构成了一个情感系列,学生在这项系列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比较,进而发现作家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单元作业群”也可以围绕习作主题进行设计。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可以围绕“写观察日记”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习作作业群:

精读课文补写观察日记→课后“资料袋”改写观察日记→单元习作完成观察日记

1. 精读课文补写观察日记。

这个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都是作者经过长期细致观察之后写就的经典之作。它们虽然不是观察日记,但是每篇课文里都藏着很多篇观察日记。

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习“阅读链接”的内容,大体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可以分别设计这样的观察日记作业:

请你帮叶圣陶爷爷补写某一天的观察日记。

猜测法布尔在十月的某一天观察蟋蟀盖房子的日记。

2. 课后“资料袋”改写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课后的“资料袋”向学生展示了图文结合、做表格这两种记录观察所得的形式。可以指导学生任选其中一种改写成观察日记。

3. 单元习作完成观察日记。

经过前面的两项习作类作业的铺垫,学生依据单元习作要求完成观察日记就变得很轻松了。

二、项目化探究作业

项目化探究作业就是以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为作业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完成项目任务的作业形式。项目的主题一般与单元内容相关,但是项目的实施范围,探究项目的过程,可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结合单元内三篇课文的共性特点,依据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表达特色,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尾”这一项目主题。

这个项目以单元课文表达特点为探究的起点,以表格支架作为项目辅助,把项目探究拓展到课外阅读空间。教师推荐相关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进一步感受小说结尾的震撼、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文学效果。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等革命主题单元,还可以设计“自然环境与革命精神”的项目主题,通过课内外学习,探究恶劣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革命精神的烘托作用。

三、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的长线作业

结合主题还可以设计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的长线作业。系列作业是围绕主题设计一项项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小作业,长线作业则是一项完整的大作业,这项大作业不能一次性完成,而是要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完成。

长线作业可以是不断推进的正向作业,也可以是由结果到缘由的逆向作业设计。

1. 正向长线作业。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就是连续观察单元的观察表格,就是一项长线作业。完成这份表格,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段时间内需要持续观察,每天记录。

2. 逆向长线作业。

设计逆向作业,首先要设定好单元的某一项学习任务的最终结果。大部分单元的学习结果应该是完成这个单元的习作。学生经历一个单元的阅读积累之后,在单元习作中进行表达输出,也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汇报。

设计逆向作业就是把学习结果设为终点,随着单元课程的推进,作业内容也逐项完成,最终达成目标。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

这个单元的学习,第一项任务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任务,并且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习作方法与习作经验,并且主动与自己的习作建立联系。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单元习作设计成一项长线的大作业。这次习作可以分七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阅读单元习作要求,在老师不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可能是大多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的单元学习,可以围绕这个结果,依据习作修改的思路,调整教学顺序,这个习作任务就是一项长线作业,学生要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习作。

第二步:教学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说新闻”。通过这个板块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你习作中的发明一旦成功,也会成为新闻。如果把自己的发明当作新闻来说,该怎么说?从这个角度修改习作,从读者意识的角度提升趣味性。

第三步:学习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和选择重大事件来写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色。学到这里再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思考:你的奇思妙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写完之后,是否查过一些资料,看看你的问题别人思考过吗?如果有人思考过,你在文章中介绍了吗?你的思考超过他们了吗?

第四步: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词精准,用大量的例子来解释说明是在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写作智慧。进而再读自己的习作,思考:你的奇思妙想用词精准吗?你的文章需要运用“假设、相当于”这样的词语吗?你举的例子充分吗?以此再次修改作文。

第五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推测”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词,带给学生的思考是:你的奇思妙想中有没有对以前事物的思考?如果有,是否充分使用了想象、推测?你的思考要不要科学家来帮助你,让你的奇思妙想更合理?

第六步:学习《琥珀》。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的学习放在最后呢?因为这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中,这一篇是最有趣味的。经历了前面的五个步骤之后,学生的习作应该已经大体完成了,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再从趣味性上做进一步提升:你的奇思妙想趣味足吗?看看这一课的写作智慧,对你有帮助吗?

当然还可以有第七个步骤——“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的阅读,在更为广阔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中获得写作智慧,不断思考如何让创作的奇思妙想更具趣味性。

最后一步:把习作作文变成作品。

一次口语交际,四篇课文的学习,加上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获取习作智慧,反复修改习作,把初稿打磨成精品。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由习作这个逆向长线大作业贯穿的。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