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两种体育课堂教学方式

  发布时间:2023-06-16 12:41 栏目:中小学体育 作者: 周晴 点击量:182  
一、案例


“这一节课,老师没有集合学生统一纠正一下动作问题,而是在每一组练习时到小组里进行纠正,这样的操作弱化了老师的作用,而且有一些是共性的问题,如果统一纠正的话,可能更省时间。”
“这节课感觉很新,原来体育课还能这样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学习是真实的。”
“比赛或展示时,不是全班统一的,而是各小组组内根据本组创编的练习方式利用秒表进行比赛,这样整个场面看起来有点乱。”
以上是观课者对一节《篮球运球+传球组合练习方式》课的点评。这是第三次课,老师在讲解完上次课存在的问题和这次课的重点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进行分组创编练习方式。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是:热身随意慢跑——热身操——讲解动作技术及要求——分组创编篮球(运+传)组合练习方式——组内比赛——特色体能练习——放松小结。
器材:每组四个篮球,标志碟自行决定,一个呼啦圈。
要求:
1.所有器材都要用上,每个人都要参与,要有轮换。
2.不能出现违例现象(抱球走、双手同时触球),将前面所学的运球和传球技术动作都用上。
3.各组的组织是老师看重的,一定要发挥整组的力量。
4.注意安全。
图片

二、密度要求下两种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整节课学生的整体运动密度是有要求的:不少于75%,也就是说整节课学生的有效练习时间要不少于30分钟。在这个要求下,小编发现,目前也呈现了两种教学方式的体育课堂。
      一种是教师有统一讲解示范技术动作、统一纠正错误动作、统一展示或比赛的环节。和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但是会更加精讲,通过教师精讲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这种方式是被大众接受及普遍实行的。
      另一种就是前面所举的例子,老师有统一讲解及示范动作,但是没有统一纠正错误动作、统一展示或比赛环节。而是通过巡回到各组进行针对性的纠正,也会让他们根据要求进行组内展示或比赛,就没有了静止或集合听统一纠正或者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整体练习密度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目前较少的教师尝试,有尝试的可能就会出现前面案例的情况。

三、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同样的时间里,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就会相应变弱,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以前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参与课堂,也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但是,不是所有教师或学生都能做到,因此,在这场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思考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转变成课堂组织者就是一种,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是提供助力的把控者,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图片

2.以学定教促进课堂效益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要求要从“以教为本”转向“以生为本”。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也发现现在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一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制定,让学习来决定课堂的教,让学习来主导课堂,这样的改变也将被越来越多的师者所接受。
3.增加学习的真实性
如何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如何促进课堂的学习是真实发生的?或者说如何让深度学习在课堂发生?有效地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让有效地交流发生呢?就是组织,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影响学生的交流。现在的课堂,分组是大组的,在教室内是这样,到了教室外又是另外的分组方式,每节课都不一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无效。在这个大组里,活跃的只有几个,其他沉默的学生呢?他们的困惑及想法就没办法被他人所看见。看似和谐无比,实则走神、心思不在,导致学习呈现出来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利用固定、综合的分组形式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者互相帮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团结中学会学习。让课堂的学习真实发生,能看见每个学生。
4.打破课堂教学的边界
学生学习的场不是只有在课堂,而是在他所处的每一个场景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更要看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他们懂得迁移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现在遇到的学习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去打破、去接纳、去延伸、去拓展。将学生的知识联通,让学生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学生会更加喜欢,学到的也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改革要求不只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智能时代已来到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教师教学的要求。
图片
都知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场改革的洪流,应该允许更多敢于尝试的先行者在前方拓路,应该允许更多学生参与进属于他们学习的场,师生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环,螺旋上升,生生不息。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