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弗洛伊德

  发布时间:2022-11-28 16:33 栏目:中小学心理健康 作者: 周惠芳 点击量:1223  

你不知道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因为作为先驱而无参照的特点,因此应被视为是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总体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环境创伤论阶段、心理地质学阶段、人格结构理论阶段、自我心理学阶段。其中,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最后是由他女儿安娜和学生海因兹·哈特曼等人完成的。这四个阶段反映了一个不断推翻自己、修正自己认识的探索过程。

弗洛伊德一生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和写作,他独特的观点和人格也受到来自正反两个方面的赞誉和攻击。但不论如何,他的精神分析思想无可争辩地对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01把工作当成童年游戏,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快乐

弗洛伊德每天忙于临床心理治疗工作,病人一个连着一个,因为实在有太多病人需要他治疗,也有太多病人希望接受这位有名望的心理治疗师治疗;之后他还需要撰写专业论文报告、编辑杂志,因为太多人希望阅读他的作品,以他的理论作为自己思考的指向;他还要处理自身所领导的一个跨几个国家的研究团体的人际关系,因为那个团体的人际关系之复杂和观点之纷争会令任何一个领导者棘手;同时,他还要负责演讲和出版文学、法律、宗教、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等,因为全世界都希望他能够给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些良策和心理学知识。

这就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真实生活写照的一部分。许多人面对这种生活一定会焦头烂额,彻底崩溃。为何弗洛伊德在兼顾这么繁忙的生活时,却还能继续保持心理健康、精力充沛呢?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最初的答案是他大约有养家的压力,他这么拼应该是出于保证妻子和众多子女的生活经济需要。直到后来阅读了他的论文《作家和白日梦》,我才感觉到他的真正动力所在。弗洛伊德写道:

作为成年人,他能够回想起童年时代游戏时所怀有的那种认真严肃的态度;如果把今天显然严肃的工作当成童年时代的游戏,他便可以抛却现实生活中强加的过于沉重的负担,从而通过幽默的方式得到大量的快乐。

虽然不排除他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而忙碌地工作,但在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他是因为真的喜欢他的精神分析工作,他将他的工作合并到他的兴趣中,使工作成为他娱乐游戏的手段之一,这样,工作对他来说不仅井然有序,而且轻而易举了。而那些背负着家庭责任去工作的人,并不能做到如此快乐。

因此,即使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弗洛伊德还是能够保持每天中午一点准时与家人一起用餐,黄昏时分在城中的街道上悠闲散步,每逢周六与一圈牌友团体打牌、游戏、聊天,每逢星期天上午探望自己年迈的母亲。同时,他还有时间接待不少慕名而来的访问者,有时候还能抽个时间和家人去看一出莫扎特的歌剧。

02今天,我死去的女儿该36岁了

弗洛伊德1936年写给著名心理分析家路德维希·宾斯万格的信中说:今天,我死去的女儿该36岁了……我们知道,这种生离死别带来的剧痛是会过去的,然而人心永远不可能得到安慰,因为找不到任何东西来弥补这样的损失……我们不肯背弃对一个人的爱,要它永远永远留在心底。

苏菲在1926年因为流行性感冒引发肺炎而不幸逝世,终年26岁。也就是在这一年,弗洛伊德在当年出版的著作《超越快乐原则》中,第一次提及了人类死本能的观点。

弗洛伊德智慧的传承在家族中是由爱女安娜·弗洛伊德继承的,他的人性传承却是由爱女苏菲继承的,这两者都体现着弗洛伊德父性的宽广之爱。

苏菲早年恋爱,弗洛伊德并不知情,这倒不是弗洛伊德只关心自己的精神分析而不关心女儿,而是女儿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秘密恋爱。恋爱不久,苏菲就和男友私自订下了婚约。

一天,女儿苏菲又害羞又胆怯地告诉弗洛伊德这一订婚事件,他才知道这件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惊天动地的事情。

20世纪初,家长对儿女的管束绝没有现在来得宽松,即使是现在的家长也一定有点接受不了这么突然的消息,何况在那个时代。不过弗洛伊德就是弗洛伊德,他还是相当开明地接受了女儿的这一自由选择,并主动给男方写去邀请见面的信,信件中充满了爱女深切之意:我们一向是愿意三个女儿依照自己的心愿自主地选择夫婿……然而,我们毕竟是作父母的,天下父母们有的幻想我们也都有。我们感到有必要明确我们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我们激动地首肯或者道一声阿门之前,我们也想认识一下那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在弗洛伊德早年与好友弗利斯的通信里,经常表达出对女儿的款款深情厚爱,并逐月逐日地描述自己的孩子中谁长了牙齿、谁做了什么调皮事、谁生了病,特别是对爱女小苏菲的描述。

这种爱,即使几百年后,还是会流传下去,因为这是人类对子女所共有的父母之爱。作为精神分析大师的弗洛伊德,往往会被崇拜他的世人投射太多理想化的光环,或者被反对他的人投射许多病态的描述。但真实存在的弗洛伊德,除了有精神分析大师的学术成就之外,还有凡人的生活、家庭、父母、子女,而这个故事正体现了弗洛伊德好爸爸的角色。

03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

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前往维也纳的飞机上,芮克想着如何和弗洛伊德作最后的告别……他要离开欧洲远赴美国发展了。

在维也纳弗洛伊德的住处,芮克和弗洛伊德作了会谈,他们都深深了解,因为时局、年龄等原因,从此以后,也许这一生彼此都不能再相见了,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在和老师弗洛伊德握手告别后,芮克站在门口,紧紧抿住自己的嘴唇,掩饰内心的伤感,强忍自己几乎要掉落下来的眼泪。

弗洛伊德突然走上前去,拍着芮克的肩膀说:“我一向都喜欢你。”这是在弗洛伊德与芮克数十年的师生生涯中从未说过的话。芮克再次留恋不舍地鞠躬,感谢老师对自己的真心认可。

弗洛伊德继续用坚定和沉着的声音对芮克说:“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自此之后,芮克和弗洛伊德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在芮克之后的作品中,曾经认真地提到,每当他想起多年不见的朋友或有些可能永远无法再相见的朋友时,他的内心就会一直响起弗洛伊德最后的这句话:“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后来,即使芮克对精神分析有了新的发展观点,受到他人指责,暗示他是弗洛伊德学派的叛徒时,他还是会想起弗洛伊德告别时对自己说的话。因为真正相知,所以内心坦然。

“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人性所能达到的终极信任,可以支持相别许多年的人彼此仍能有灵魂的连接。

04我宁愿在痛苦中思考,也不能失去清醒的头脑

弗洛伊德逝世的前一天,是1939年9月21日。由于口腔癌,医生前些时候已经切开他的面颊以便控制致命的肿瘤,刀口发出的恶臭使他的爱犬也不愿走近。

弗洛伊德已经患有口腔癌十六年,在此期间动了31次手术,最后使用人工支架修补上颌。1938年,弗洛伊德称之为“不速之客”的癌细胞加剧扩散,一度使他无法说话。弗洛伊德对此说道:“哀莫大于一个人的躯壳先他而去。”

同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起初弗洛伊德不愿意逃亡,但当纳粹开始展开他们的迫害活动时,他开始担心安娜·弗洛伊德等的安危。后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干预下,纳粹收了25万奥地利先令的赎金放他和家人出境。

弗洛伊德和女儿安娜前往英国,流亡到伦敦,住在儿子家中。虽然当时对病人的诊治都已经由女儿安娜进行,但他自己仍然坚持研究工作。此时的弗洛伊德面部塌陷,形容枯槁,但头脑依然清醒如昔。尽管日益恶化的癌症造成剧痛,但他拒绝服用任何镇痛药物。这位精神分析大师说:“我宁愿在痛苦中思考,也不能失去清醒的头脑。”

1939年9月,弗洛伊德已到弥留之际,病痛愈加难以忍受,这时他才不固执己见,开始使用镇痛药物。83岁的他已经无法进食,为避开逐臭的苍蝇,需终日躺在蚊帐里面。

舒尔茨是弗洛伊德的私人医生。弗洛伊德说:“亲爱的舒尔茨,你还记得咱们的第一次谈话吗?你当时向我保证,如果我再也熬不住了,你会帮助我。现在剩下的只有痛苦,挺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舒尔茨点点头,紧紧地握了握弗洛伊德的手。舒尔茨告诉安娜,他曾经答应弗洛伊德,在生命终结的时刻,帮助他使用镇痛剂。舒尔茨给他打了一针吗啡,12个小时后又打了一针。弗洛伊德随后陷入昏迷。第二天清晨,弗洛伊德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是1939年9月23日凌晨三点。

那天回家,舒尔茨在日记本中写道:“他马上感到了解脱,那似乎永恒的痛苦表情消失了。大约过了12个小时,我又给他注射了一针。弗洛伊德显然已精疲力竭,他进入了半弥留状态,从此再没有醒过来。”

选择一种有尊严和体面的死亡,能够安静成熟而非恐惧惊慌地坦然面对死亡,是这位精神分析大师最后所表现的态度。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