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关于母婴交互作用的体验

  发布时间:2022-11-28 09:58 栏目:中小学心理健康 作者: 周惠芳 点击量:705  

温尼科特关于母婴交互作用的体验

1母婴中的交互作用

原初母性贯注——足够好的母亲对婴儿的情绪调谐被温尼科特称之为“交互作用”。真正的喂养其实跟智力没关系,喂养过程最重要的是母婴之间的沟通。母婴沟通的基础是母亲必须要有原初母性贯注的能力,交互作用总的来说主要是情绪的调谐,保证母亲在情绪上适应婴儿。12周的时候,通过婴儿观察可以发现这种交互作用沟通的证据,婴儿吃母亲的乳头,同时把手指放在母亲的嘴里,婴儿是在告诉母亲,你喂养我时就像我喂养你一样。这种交互的沟通只有人类才能发生,温尼科特说喂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喂奶这回事儿。有些母亲不会交互沟通,只是进行喂奶,那么孩子的本能满足就会变成一种诱惑。

人类喂养与动物喂奶的区别就是人类有交互沟通这回事儿。交互体验既取决于母亲又取决于婴儿,既要婴儿发现乳房,创造乳房,也要母亲的认同。如果母亲与婴儿之间没有沟通,直接把乳头塞进婴儿的嘴里,这是强暴的行为,是对婴儿的侮辱。在12个周之前也有交互沟通,但是旁观者观察不出来,只有母亲能够识别。如果母亲不能识别,母亲的行为就会对婴儿造成侵入,婴儿就会退缩到原初孤立状态,最严重的是自闭症就出现了。人类寻找乳房是在自我关联的需求下,跟母亲联接,跟母亲发生关系。

作为人有两个需求,一个是本能需求,一个是自我关联性需求。在寻求自我关联需求时,让本能需求等一等,让本能张力达到高峰时再满足本能,也就是在喂奶前婴儿先与母亲关联上。比如妈妈在喂奶前先洗手,把手捂热,解开自己的衣服,把孩子抱到一个舒服的位置,让孩子一转头就发现乳房,这时候兴奋也达到了高潮,婴儿一下子就吸吮上乳头。喂奶是一件兴奋性的事情,一个不稳定的母亲会让这种兴奋性变成一个极端的体验(不好的体验)。喂奶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高潮时满足婴儿,然后母亲陪伴婴儿回到一个宁静的状态。还有一种母亲,婴儿跟着姥姥住在另一个房间,婴儿饿了就抱过来给妈妈喂奶,一喂饱就把婴儿抱走,那么婴儿就会总处在一个半兴奋的状态,婴儿没有机会在母亲的陪伴下回到宁静状态,这对婴儿也是一个灾难。

母亲和婴儿以不同的方法达到了交互作用性体验,因为母亲曾经也是一个被照护过的婴儿,她也曾经玩过母亲跟婴儿之间的游戏。另一方面婴儿第一次成为婴儿,婴儿通关的唯一凭证就是他携带着的全部遗传特征,以及朝向成长和发展的先天倾向性。

 

2象征性实现

象征性实现意味着在一种专业的设置中,让一个真实的事情变成一种有意义的交互性象征。这项工作的实施对象是那些由于早期失败而造成了创造世界的体验曾经被剥夺的病人。如果母亲与婴儿在早年没有交互沟通的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就要退行到早期,象征性的实现病人早期的需求。比如病人在治疗的某个时刻眼巴巴的看着治疗师时,治疗师鬼使神差地拿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可以象征乳房。这个真实的事情发生在设置中,这个苹果这个真实的事儿修补了病人早年养育失败的创伤,这就是象征性实现。这件事必须在对的时间发生对的事儿,这种同频的交互作用才有治疗作用。

需求主要指的是自我关联性交互沟通,愿望等于欲望,在英文中是一个词,都是俄狄浦斯期的事儿,参与了生殖性的、性欲的东西。(病人抓治疗师的手不是性的因素,如果治疗师觉得是性欲,那么就发生了反移情,治疗师需要去治疗。)

 

问答:

Q1咨询师失败的意义?

咨询师失败的意义,温尼科特范式治疗的疗效是建立在治疗师犯错的的情境下,因为病人在早期母亲失败时自我组织太弱,不足以愤怒。那么治疗师失败之后病人就可以愤怒,于是修复的机会随之而来,当然需要治疗师在愤怒的攻击中幸存下来。

Q2孩子不上学与母婴互动有关吗?

孩子不上学不是不爱学习,是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在人际关系交流沟通上出现困难,那么早期可能与母亲的交互作用是失败的。

Q3男人会具有母亲的功能吗?

一个好男人具有女性元素,除了具有男性元素,也具有女性元素。如果母亲不够好,父亲能够满足也行,如果父亲与婴儿能发生交互沟通,满足关联、接触、发现的需求,那么父亲完全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养,达到一个抱持的作用。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