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正确认识广告
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识别各类广告,懂得虚假广告的危害性。
2.正确对待商业广告,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
二、学习重点难点
辨别广告的真实性,不盲目相信广告,警惕虚假广告。
【学习难点】
不轻信、盲从广告诱导,做理智的消费者。
三、知识构建
1.广告都可信吗:
广告有劝说购买的可能,为了达到让人购买的目的,很多广告都会把商品夸得十全十美,好像你不买就吃亏了。
广告不一定都可信,虚假广告就更不可信了。虚假广告要么是推销假冒、劣质产品,要么是直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识别广告的秘密招数:
(1)简单重复:想加深你对商品的印象。
(2)名人代言:想借助名人的超高人气增加商品的吸引力。
(3)利用贪便宜心理:“打折、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等旗号。
(4)利用从众心理:为了不落伍,激发购买欲望。
3.如何防止受骗:
(1)请父母帮助判断;
(2)同类商品作比较;
(3)根据实际需要购买;
(4)不与同学攀比;
(5)不轻信广告宣传;
(6)不用购物满足虚荣心。
四、知识训练
1.单选题。
(1)下方的广告图片里,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名人效应心理 C.贪便宜心理
(2)“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错过今天,就等一年”,面对这种说法,正确做法是( )。
A.机会难得,赶紧购买
B.围观人多,也跟着买
C.不凑热闹,谨慎购买
(3)要判断广告的真假,正确的方法是( )。
A.要看广告里面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明星
B.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
C.看广告里面有没有专家出现
(4)虚假广告的危害有( )
①误导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②破坏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③触犯了法律,倾家荡产,连累家人
④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2.判断题。
(1)明星、名人出现的广告可信度更高。 ( )
(2)商家们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贪便宜心理。 ( )
(3)广告的内容不一定可信,虚假广告更加不可信。( )
(4)我们要学会识别虚假广告。 ( )
(5)虚假广告会误导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6)为了获取更多商业利润,广告中可以含有虚假宣传内容。 ( )
(7)广告者经常通过名人效应来做广告。( )
(8)低龄儿童对电视节目抵抗能力比较强,不会轻易相信广告的内容,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判断。( )
3.填空题。
(1)广告不得含有 或者 的内容,不得欺骗 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因虚假广告,被告人张某和李某被判刑。法官判案的法律依据是 。
4.简答题。
吹出来的
(1)我们能轻信广告中的宣传吗?
(2)生活中的虚假广告有什么特点?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