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2-05-12 15:00 栏目:科研动态 作者: 教研室二 点击量:529  

包括化学教师在内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无论从事什么级别哪种类型的课题研究,都需要从课题的设计与申报开始。各地的课题申请或申报评审书,虽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具体内容基本相同。如图1所示为某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书。下面以“中学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本课题”)为例进行说明。

  一、准确定位:研究什么

  研究什么对应想做什么的问题,从“课题名称”“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到“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依次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进行不断的揭示和细化。对这些问题的应答要做到“准确定位”,这样既便于评审专家理解课题研究的意图,也便于课题组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任务。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关注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通常由现实问题转化而来。本课题对应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中学化学学科范围内有哪些具有学科特色的能力”“这些学科能力的关系是什么”“其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等等,这些现实中的教学问题要成为课题,先要概括提炼聚焦到某一主题,再添加课题必须的组成部分。从名称上看,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研究方向包括“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意图清晰,方向明确,符合“通顺、简明、无异议”等命题规范。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实际是对课题的进一步界定,通常以课题中最核心的一个或两个概念为起点,按照“递进”或“并列+递进”的顺序逐个进行界定。本课题可以按照“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建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的顺序逐级递进,最后界定的是课题全名。本课题对课题全名的界定可以是:“实践研究”强调“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对“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实践研究”,既要以有关“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理论建构指导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践,又要让理论建构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接受实践检验,从而使“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结构更为完善,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另外,由于“学科关键能力既是学科能力的核心,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所以“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也是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这一对课题全名的界定,实际是对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的全面界定,也是整个课题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对研究目标的陈述与陈述学习目标相类似,通常省略行为主体,由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要素组成。如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可以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已有文献和实践研究进一步厘清“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选定“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要素,建构相对完整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并在“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比较系统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其中“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已有文献和实践研究”或“在‘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指导下”是“行为条件”,“选定‘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要素”和“探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是“行为表现”,“相对完整”“比较系统”是“表现程度”,而且这些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都在课题界定的范围内,符合课题研究的旨意,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的具体化。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变式,一般是以课题最核心概念为主体内容,按课题框定的研究方向所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活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是:“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文献及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以及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关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体系等);“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践路径与操作要义研究;“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践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评价研究;“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典型个案研究(包括实践困难与应对策略等)。显然,其中“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要素和实践路径等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二、合理推演:怎样研究

  怎样研究包括从哪里做起、想怎么做、能做出什么等呈递进关系的几个问题,应答这些问题要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框定的范围内,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或演绎。只有“合理推演”,才能为评审专家和课题组成员清晰地呈现课题研究的路径与愿景。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是研究的起点,对应“从哪里做起”的问题,需要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来完成。中小学教师的文献检索一般是依靠“中国知网”等资源数据库进行。本课题可以先用“关键能力”“化学关键能力”“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等作篇名关键词在“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期刊”库中进行检索,再结合所获得的文献分析现状。“关键能力”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职业教育,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D.Mertens)1972年在《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第一次使用“关键能力”的概念,我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任唐以志2000年通过“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一文首先将其引介到国内。

随着“关键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讨论的深入,也逐渐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关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特别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国知网”中以“关键能力”为篇名关键词的文献急剧增加,其年度趋势如图2所示。在截止到2021年10月14日的1249条记录中,以“关键能力”的总论为主,也有不同学段的学科分论。但“篇名”含“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或“化学关键能力”的,只有来自《中学化学》等13篇期刊论文,约占1%。由此可见,有关“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现有成果“总体数量不多,系统性也不强”,这也凸显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关键词的词语成分要由简到繁逐个添加,并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做关键词,以提高检索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以“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为篇名关键词,则检索结果为0,因此而误以为本课题是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必定会贻笑大方。

  (二)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对应“想怎么做”的问题,是“怎样研究”的关键要素,决定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过程和具体步骤。虽然“想怎么做”是预设,在实施阶段可以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和优化,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文本或实践成果,但课题设计时的预设一定要注意针对“研究什么”框定的对象和方向,结合“从哪里做起”的起点,并体现研究的一般规律。一般而言,研究的思路要与“研究什么”中的目标相对应,体现关键步骤的切入点、视角与目的。研究的过程要对研究全程(3年左右)进行细化,以“时序+完成主要研究任务”的形式呈现,其中文献检索与课题设计、开题论证与方案完善、材料整理与结题鉴定等可以安排3个月~5个月或半年左右的时间,“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等主要任务可以各用1年甚至1年半的时间,两者之间也可以有所交叉和重叠,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系列案例的积累可以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研究的方法一般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为主,陈述时要注意研究方法与相应研究内容的融合。

  (三)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预期研究成果”是研究的愿景,是对“能做出什么”进行的预设。“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要基于研究现状,契合研究目标,对照研究成果。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可以有“学科知识是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学科关键能力的核心”“‘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能力是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化学教学关键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保障”等等。本课题的“可能的创新之处”可以是厘清“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体系和实践路径。

  课题“申报评审书”既是课题组自身实施课题研究的“规划”,也是课题组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合约”。所以,“预期研究成果”首先要承诺履行合约,完成课题主管部门在课题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成果形式、级别与数量,同时注意“成果名称”要对应研究目标和重点,“完成时间”要对应研究过程中的时序。像本课题就可以在相应时间完成诸如“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的基本结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等相关论文。另外,“预期研究成果”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完成的可能性,除论文、论著和研究报告以外,案例、课件、课堂实录等都可以列入研究成果的范畴。

  三、客观分析:为什么研究

  为什么研究对应的是为什么要做和为什么能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依据“研究起点”和自身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为评审专家留下“需要做”和“我能做”的深刻印象,同时也提醒课题组成员要扬长避短,齐心聚力,共同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价值

  研究价值一般表现在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分析时要基于“研究起点”,并结合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具体情况。本课题的价值可以是:建构相对完整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体系”,能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理论依据;探寻比较系统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路径,又能为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及教师“教学关键能力”的同步提升提供实践保障。

  (二)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通常要求从主持人和核心成员过去做过什么,为本课题做过什么,以及单位能提供怎样保障等方面逐项进行分析,“过去做过什么,为本课题做过什么”既要客观又要突显“我能做”,曾主持有关教科研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获得教学成果或教科研成果奖项等经历,特别是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读过某些有影响力的文献,或撰写和发表过高质量的论文等都是加分因素,要客观全面地加以陈述。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研课题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可以分为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和为什么研究等基本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性质逐一加以应答,不仅能顺利完成课题的设计任务,而且能为课题的立项以及研究任务的具体实施打下良好的基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