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在国际教育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1],人们逐渐认同“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2].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013年至2020年期间,北京市开展了“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从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选拔出500名左右师德高尚、专业素养较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以“研究引领、学术涵养”为培养理念,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突出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名师,培养周期为两年.北京教育学院是培养基地之一,笔者被聘为小学数学学术导师,承担了名师发展工程项目小学数学名师培养的任务.
课题研究是名师发展工程项目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进入名师发展工程项目的学员,尽管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课题研究能力相对较弱.在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笔者发现最令教师感到困难的两点为:如何确定研究主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本文聚焦以上两个问题,以小学数学名师发展工程学员(以下简称“学员”)的课题研究为例,对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展开论述.
一、确定研究主题的三条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然而,这也正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一个难题,很多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对选择怎样的主题感到很茫然,他们经常希望导师“能提供一个研究的题目”.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与高校学者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研究工作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一线教师研究选题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教学和研究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一线教师做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研究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其教学存在不少困惑,比如:为什么我按照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依然不能积极参与?为什么课堂上讨论得很明白,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仍然存在巨大的困难?如何通过教学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这些“为什么”和“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问题的起始.
在此基础上,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循着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融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就会很容易地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学员Y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通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本区数据的分析,她发现本区“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得分率比北京市总体低5.8%,且差异显著,优秀率比北京市总体低18.5%,良好率比北京市总体低7.4%,合格率比北京市总体低2.7%;此外,对本区一线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5.1%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得心应手,这比北京市总体低16.8%,说明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也发现,教师通常更多地注重度量教学,而对图形的认识过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往往选择一带而过.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Y老师最后将自己的研究主题定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学习中空间观念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的实践问题是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情境常常是个性化的,每位教师都面临着自己独特的问题情境.课题研究就是找到一种可行的途径,解决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二)把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线教师在确定研究主题时,需要具备开阔的研究视野,把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并基于自己教学的现实情况,确定研究主题.
首先,关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政策文件.以数学学科为例.就当前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而言,近几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得以落实是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于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研究领域里一个最为热门的研究主题.其次,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数学教育研究主要包括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数学教学评价研究、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的研究、学生发展研究、教师发展研究等不同领域,这些领域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的方向.
顺着以上思路,教师研究的选题可以进一步明确化.一般来说,可经历以下两个步骤.第一,就“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言,思考“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空间想象和数据分析”这六大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十个核心概念的关系是什么,然后选择本学校或本人在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某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等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这些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第二,围绕选定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思考即将开展哪一个领域的研究.在学生发展领域,可关注“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在数学教学方法领域,“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数学教育评价领域,“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成为关键词;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领域,可以研究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员Z老师在课题确定时就经历了以上过程,同时他还调研了本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将研究视野聚焦于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关键词“问题驱动式教学”,以及学生发展领域中的关键词“深度学习”,确定了“问题驱动式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主题.
(三)思考自己的优势及研究兴趣
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一般对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研究兴趣有明确的认知.小学数学名师发展工程在帮助学员选题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特点,鼓励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自己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什么,已形成的或者正在形成的教学特色是什么,自己感兴趣的点又在哪里.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结合当前的数学教育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确定各自的研究主题.概言之,即引导教师找到教学和研究的结合点,由此找到自己做研究的生长点.
学员W老师和L老师都是小学数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的学员.其中,W老师面对的是城区重点小学的学生,其所任教的学校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W老师本人也有较好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帮助W老师确定了“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主题,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L老师面对的是北京郊区普通小学的学生,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普遍表现出无力感.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L老师希望研究如何在学校内解决学生所有的学习困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兴趣,最终L老师确定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为研究主题,重点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两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二、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一定与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研究方法应该为具体的研究内容服务,此外,还必须考虑到研究者自身的特点.
行动研究是通过实践者自身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研究,其目的并非在于建立理论,而是要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做行动研究”[3].
但是,很多教师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将其与文献法、调查法等并列,这是教师对行动研究的理解不到位所致.与其说行动研究是某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它是一种由一线教师担任研究者,基于实践和反思的研究模式(研究范式),在实施行动的过程中将会用到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其具体流程是:首先,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现象聚焦成即将研究的问题.其次,查阅已有文献,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改进方案.再次,根据研究内容适当地选择课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测试法、作品分析法或案例研究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经过实施、验证、反思、调整,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研究结论.
行动研究同样关注证据的收集,特别是在解释研究的成效时,常常需要进行课堂观察、学生后测和作品分析.例如,为了说明所得出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教师可以使用以上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
学员D老师的课题研究主题是“促进小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她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基于之前自己的教学尝试,构建了一个包括导学卡、信息技术使用、教学模式和教师引导语在内的策略体系,通过平行班测试,得出了学生高阶思维确实得到发展的证据;同时,她追踪了学生升入初中后的整体表现和个案表现,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四节课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中分析了在使用本研究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下,学生的高阶思维表现.D老师的整个研究过程体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并与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也体现了行动研究注重反思的特征.
新时代的教师不只是教学实践者,更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通常被划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专家阶段四个阶段.[4]从新手教师成长至专家型教师,其经历大体相似,都伴随着不断实践、学习、研究、尝试、反思、成果产出的过程.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主题的确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是教师教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突破这两个重要环节,教师的研究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