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人都是要死的,没必要太完美

  发布时间:2022-04-25 08:04 栏目:中小学心理健康 作者: 团队心理一 点击量:820  

提问:我很喜欢精神分析,但同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潜意识是真的存在在那些冲突和矛盾吗?有没有可能是被引导教导着认为我们确实有那样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后来自己给自己加上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很多搞精神分析的人在刚开始接触精神分析的那些东西时,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所谓潜意识,鬼知道那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你会不会是在忽悠我,硬说我有那些东西?

但是搞精神分析时间长了之后,就能够真正的感觉到我们内心里面的确是有那样一些爱恨情仇存在着。要想分辨,有很多的办法。

举一个咨询场景里的例子。假如我一个来访者来了,我发现他有一些抑郁,然后我自己作为咨询师,我也曾经抑郁过,而且我通过别人对我的分析和我自己对自己的体察,能够理解我的抑郁是怎么来的:

在我不能够意识到的潜意识层面,我有一个夸大的自体,这有一个夸大的花哨的自体,比我本来的真实自体要大,这就是自大的那个部分。这个夸大的部分可以维持我的基本功能,让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大家都爱我,然后我可以维持一种正常过日子的状态。

但是,如果有一天遇到重大事件,比如说失恋,或者是跟他人发生严重的冲突,或者家里的某一个人突然去世了,我的夸大的自体在这种剧烈刺激下就被戳破了,戳破了就会缩小,缩小就会就进入抑郁的状态。会开始自我攻击,说自己不行,诸如此类的。

在平常没有这些重大刺激的时候,我从来都不知道我自己是通过吹牛的方式把自我膨胀起来,而当真枪实弹的问题来了之后,膨胀的部分撑不住了,我就回到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比较小的自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处理这些麻烦事情的自我,所以我抑郁了。

当体会过夸大自体破碎之后的抑郁过程后,我开始放弃夸大的自我,回到本来真实的自我上面,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慢慢学会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生活之间的一些事情。这时候就是现实的处理,而不是把自己吹膨胀了之后再处理。这个时候我原本的真实的自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每一个咨询师都像这样体验过一些东西。我们会有一个基本的人类的信念,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和我有什么不一样,精神分析认为这个不一样只不过是防御的不一样而已。比如说自恋程度不一样,自恋本身也是一个防御,所以我看到这样的来访者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跟我以前一样,夸大的自体破碎了之后处在抑郁状态中间,所以我需要让他也觉察到,他当年是怎么用夸大的自体处理自己的。

我愿意总是承认自己无能的话,我进入抑郁状态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因为我放弃了夸大的自体。总结一下,我不相信我身上我脑子里边有的东西别人没有,比如一个咨询师,他有夸大的自体,然后来访者没有夸大的自体,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这样,我们全世界有几十亿人, 我绝不相信某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面有仅他一人拥有的某种成分,这种情况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我们自己越是体验到那些冲突,如果这里一定要使用贬义词来形容冲突的话,就是阴暗、嫉妒、自大等等,咨询师如果越能够体验到这些东西,而且愿意面对它们,那么咨询师就越能够帮助来访者。当然这里说的面对,不是说要去批评这些冲突,而是以中立的态度来面对它们,这样就不会导致抑郁症级别的自我攻击等等。

我们发现有好多抑郁症的来访者,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于高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苛刻的超我。他们对自己真的是有圣人的标准,甚至高于圣人的标准,这样的话不抑郁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放低对自己的圣人那个级别的要求,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来要求的话,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我们回到问题上来,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人为加上去的。如果去找一个咨询师,咨询师是没有办法给你加任何东西的,因为你没有。咨询师要做是的让你看清楚,你本来就有的那些部分,在这之前你看不到它们,就是所谓的在潜意识层面你看不到,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你看到了,这也是因为你本来就有。

我的一个好友,曾跟我说听到某些精神分析的逻辑,跟普通逻辑完全不一样,有颠覆性。我的回复是,你的感觉是对的。

精神分析它之所以有颠覆性,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跟我们感觉不到的那个世界完全是反的,这就是我也经常说的,所谓的因果倒置就是原因和结果他们之间,在意识层面似乎是A导致B,但是在潜意识层面是B导致A。

大家在记住这句话,我相信这句话能够帮助大家经常的潜到潜意识层面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心理过程本质上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上升到意识层面的,那是被象征化了的东西。这句话非常重要。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水平是停留在哪个时期?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

口欲期如果出现问题,它的特点是过度依赖,而且是对母亲般的依赖,这个阶段如果出了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说依赖到精神分裂症那种级别,比如没有办法自己走出家门去工作去交朋友。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口欲期障碍的问题,就是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暴食等,这是非常难以治疗的问题。如果大家看到一个神经性厌食的来访者的话,他最需要的治疗是门诊治疗加住院治疗。意思就是在住院治疗若干时间之后,然后在门诊做持续的治疗。3到5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治疗周期,可甚至要超过3年5年。

肛欲期,两个字就说清楚了,控制。如果你跟肛欲期的人打交道,你的反移情就是你的一举一动都需要经过他批准。如果你有丝毫的自己的主意,或者是离他稍微远了一点,那么他就会变得非常愤怒,因为这会让他感觉到对你失去了控制,他不再能够控制你了。

俄期就是关于爱和爱无能或者恨这些方面。初级视频课程里面应该是明确说过的,当一个人的人格水平发展到俄狄浦斯期之后,它仍然可以保留一些口欲期或者是肛欲期的残留,但是这些残留对他整个人格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比如一些人格成长的比较好的人,发展是到了俄期的,但是他们还保留抽烟的习惯。实际上喝酒的习惯也跟口欲期有关,就是他享受口腔,感受酒精的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抽烟的人,他也可以有非常健康的人格,只不过是他保留了这样口欲期的一个小小的毛病而已。

当一个人大部分的问题在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时候,它就是人格障碍。如果他的大部分的问题或者冲突在俄狄浦斯期,但是它保留一些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残留,我们还是说这个人主要是神经症水平的问题。

马上有一个更加极端的假设,就是有没有一个人他完全发展到俄期,没有丝毫的口欲期或者是肛欲期的冲突残留呢?我觉得没有。我刚才想了一下,我的来访者或者是我遇见过的生活中间很多很健康的人,他们仍然还是有一些口欲期或肛欲期的残留,也就是对口腔的依赖,或者是某些局部的过度控制等等。

我们从健康的角度,也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把自己人格发水平发展到俄期,能够维持起码的自恋和幸福的感觉就够了。人都是要死的,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完美。而且如果一个人真的100%到了俄期,我会觉得这样的人不好玩,因为有时候一个人好玩是要有点毛病,如果没有毛病的话就就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提问:接待了一个有偏头痛的来访者,咨询做的不是很成功,后来来访者放弃了咨询,然后咨询师出现了偏头痛,这是反移情吗?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临床上面也经常碰到,这是典型的反移情。意思就是我们痛着来访者的痛,感受着来访者的悲伤。但是如果我们对来访者的感受,一直感受到了躯体层面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考虑一下,在以咨询师的身份跟来访者工作时,是不是防御的不够严密?这个问题我从有利和不利的两个角度来谈。

从有利的角度来说,就表示你共情这个来访者已经到了躯体的层面,这是非常深度的共情。当然也证明你也具有一个好的咨询师的潜质,但是假如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太多,一个偏头疼的来访者,你给他做了分析之后,你偏头痛;一个胃痛的来访者,你给他做了分析之后,你胃痛,或者是还有一些别的什么躯体的反应,那么这可能是不利的方面。专业的说法就叫做你可能在工作场景之内,对自己的保护不够,意思就是防御不够。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来访者你都做如此深度的躯体层面的共情,就不能够长久。而且会影响你从这种身体深度的共情中间出来的时长。因为躯体的语言是非常原始的语言,跟要解释我们的移情或者是我们的幻想来比,所花的时间真的是要长多了。

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如果你只有一两个来访者会让你出现这种情况,完全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你跟很多来访者都共情到了躯体这个级别的话,我觉得你可能需要找一个咨询师跟你谈一谈。以及你在工作时候的防御,是不是需要升华一下,就是要加强一下,或者是需要更新换代一下。

另外,每一次当你出现了躯体级别的防御时,你可能需要给自己一个解释,你告诉自己说:我的这种偏头痛不是我的,是我共情他之后而产生的头痛。看看跟自己这样说一说,体会一下,情况是不是要好一点。

我也曾有跟来访者有过这种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共性,比如来访者跟我谈他的强迫症的时候,我真的是出现过好几次胃绞痛的感觉,我能够立即去处理,就是我知道这种感觉不是我的,而是他的。所以跟这个来访者脱离分析关系,就是他走了之后,我很快就可以恢复,找另外的咨询师聊几句就完事了。

除了躯体层面的共情,情绪层面的共情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在共情来访者时,如果用的是我们的情绪,我们可能会在情绪层面跟来访者的情绪待久一点。这个时候我们给自己解释一下,这个情绪不是我的,而是来访者的,应该把情绪还给他,也是有效果的。当然最有效果的办法还是分散注意力。

那么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访者的?

这个很简单,我在跟这个来访者工作之前,心情本来很平静的,但是跟他谈了50分钟,听了他那些悲伤的故事之后变得抑郁,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觉得活着没意思。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自己,经过这50分钟之后变成这个样子了,自然就会觉得我们受到来访者的影响了。

更直观深刻的体验,还是要直接参与。就如曾老师最著名的金句之一:改变人格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新的客体关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