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

  发布时间:2022-04-16 11:47 栏目:初中语文 作者: 团队初中语文一 点击量:1004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第二课时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重点

1、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难点

1、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听写读读写写词语

2. 复习上课时内容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

一滴水的行踪

2)一滴水经过了哪些地点?分别看到了哪些景物?

玉龙雪山顶上——遥望丽江坝

驿道——松,杉,杜鹃,山茶,

纳西族村庄——人们,象山,狮子山,笔架山

草甸——牛羊

落水洞——黑暗,曲折

黑龙潭——冒出来,看到各色人,亭台楼阁,花与树,玉龙雪山

四方街——大水车,老柏树,房屋,老街,玉河,小桥,

街道店面——银器店,玉器店,字画店,浇花人

纳西人的院子——兰花,游客,主人,

金沙江——奔向大海

3)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象征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多角度展现丽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意义深远

听写

复习巩固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读第3段问题探究:

1)“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又”字说明这不是“我”第一次以“一滴水”的形态存在,以前就曾经是一滴水。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4“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之后,经过了哪些事物?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经过了松与杉、杜鹃、山茶、驿道、人。看到了丽江坝铺展开来,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5选文写到四方街的建造、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增强了丽江的历史色彩与人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读第7段,问题探究:

1)“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内容上,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2)“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读第13段,问题探究:

1) 概括本段内容并分层

我”经过街道店面所见所闻。

分两层:第一层:开头至都看见我了(1-6句);第二层(7-完)

层意:第一层,“我”见到的丽江深厚得到文化(手工业、音乐、文字)

第二层:丽江人的日常生活(民居、花卉、与游人的和谐)

 

2)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

说说本文在写法上的特色:

 1)语言简洁生动,艺术魅力浓郁。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作者以水喻自己,是文章一大亮点,丰富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作者全方位的展示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以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浏览丽江古城的全过程,以第一人称展示,使感受客观真实,构思新颖独特。

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从各种角度来描写丽江的优美繁华的景色,悠闲恬淡的生活,视角独特,笔法新颖有魅力,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笔记适当

 

 

 

 

 

 

 

 

 

 

 

 

 

 

 

 

 

 

 

 

 

 

 

 

 

 

笔记

 

 

 

 

 

 

 

 

 

 

 

 

 

 

 

 

 

 

 

 

 

笔记

 

 

 

 

笔记

 

 

 

 

目标2

 

 

 

 

目标

2

 

 

目标3

 

 

 

 

目标3

 

 

 

 

 

目标1

 

 

目标1

 

 

目标2

 

 

 

 

 

 

 

 

 

目标2

 

 

 

 

目标1

 

 

 

 

 

 

 

 

 

目标3

 

 

目标3

 

 

 

 

 

 

 


赏析句子: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4)“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6)“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妙处?

 

 

课内阅读: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1)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2)第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4)一滴水在古城内有哪些见闻?

 

 

【扩展延伸】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神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11“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12“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13“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14“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15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16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有删改)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通过“雪花——冰川——小水滴——跌入、跃出落水洞——经玉河流入四方街——经中河流经丽江古城并流出古城进入金沙江”完成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历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 

 



板书

image 

 



 

image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